近期连续阴雨天气,给我市“三秋”生产带来了极大困难,很多地块积水严重,机械收割停摆,不少农民趁着雨停的间隙,手掰肩扛抢收玉米,力争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相信不少市民近期在一些短视频APP中都刷到过我市的农民朋友穿着雨鞋在地里人工掰玉米,靠人力运到地头的视频。尤其是地块积水严重的故城县,有村民将玉米收到大盆中,用绳索连接,用拖拉机拉回地头。在饶阳店镇,还有村民无奈地将玉米收在大铁锅里,从过膝的积水中靠人力拉出来。
“上个月连着下了那么多天的雨,很多地块大型轮式联合收割机没法进地,除了人工,只有等地里干了,大型机械能进去地,才能收棒子种麦子,可未来几天预报还有连续的降雨,我们只能趁着间隙抢收玉米。”2日,在故城县青罕镇,不少村民一早就扎进玉米地里,踩着泥掰玉米。村民抱怨道,就算玉米收回家,如果没有太阳晾晒也成了难题。
据村民们讲,部分玉米秸秆在水里浸泡过,从下面根部开始腐烂,如果不及时抢收,刮大风时玉米秸秆倒下,将给收获玉米带来更大的困难。更让农民担心的是,玉米秸秆倒后,玉米穗可能会浸泡到水里或者潮湿的地面,在适宜的温度及水分的作用下,会发芽或者腐烂。
2日下午,冀州区官道李镇西沙疙瘩村一处玉米地里,冀州区瑞田合作社农机作业服务队的收割机正抢在下雨前收割玉米。“天气预报说3号开始会下好几天雨,趁着雨水来临前,能收多少收多少,一下雨收割机只能停摆。”合作社负责人陈秋粮说。
“今年雨水多,官道李这边还好一点,地块积水少,小寨、码头李有些地收割机进不去,只能靠农民自己手掰肩扛,原本一亩地用不了半小时就收完了,现在靠人力可能要半天。”陈秋粮告诉记者。
“这玉米收获期最需要阳光,可最近一直下雨,好多玉米地都减产了。”收割机驾驶员张永在向记者介绍,以他最近几天收割的地块为例,去年平均亩产能达到1500斤以上,而今年高产田亩产才1100斤,减产近30%。
据衡水市气象台统计,全市九月份降水天数在10~13天,总降雨量在133.7(饶阳)毫米~269.3(枣强)毫米,与常年(1981~2010年)相比偏多201.8%~544.3%。连续的降雨造成全市部分农田积水,对秋收秋种工作造成较大影响。
记者了解到,市农业农村局针对面临的严峻形势,及时进行安排部署,印发了《关于切实做好秋收秋种工作若干措施的紧急通知》,召开了现场会,发布了“致农民朋友的一封信”,广泛发动群众,及时组织人力、机械,抓紧排涝散墒,抢收在田作物,适时开展秋种,确保秋粮颗粒归仓、夏粮适时播种。全市已购置履带式玉米收获机械100多台(套),组织农技人员开展线上线下技术指导服务,全力推进秋收秋种生产进度,努力确保应收尽收,应种尽种。目前,我市玉米已收获3成左右。
本报记者 王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