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村位于武强县城东北部,滏阳河西岸。




【河北衡水:从脱贫攻坚走向乡村振兴

近年来,衡水市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不动摇,举全市之力、聚万众之志,攻克贫困堡垒,各级财政投入专项扶贫资金21.2亿元,截至2020年底,衡水市21.24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00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武邑、饶阳、阜城、枣强、武强、故城等6个贫困县相继摘掉了贫困帽子。贫困人口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地区年人均纯收入由2013年的2000多元增长到2020年的1.27万元,高出全省平均水平3500元。衡水市历史性地解决了区域性整体贫困难题。贫困户产业项目3重及以上覆盖率达86%,在全省率先建立起可自动预警的防贫监测系统。衡水市乡村振兴局荣获“全国乡村振兴(扶贫)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武邑县委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2021年6月初,根据省委编办批复,衡水市扶贫开发办公室重组为衡水市乡村振兴局,随后,全市11个县(市、区)的乡村振兴机构挂牌成立。从脱贫攻坚胜利收官,到乡村振兴全面推进,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全市扶贫干部职工以昂扬的斗志,踏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新征程,积极投身到乡村振兴中,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奋力前进。】


河北衡水:铺开乡村振兴新画卷—马头村行

800年古槐依然枝繁叶茂。

走进武强县武强镇马头村,矗立在村中央的一株古槐十分惹眼。古槐有800多年树龄,见证了明代时周边为修建北京城供皇砖、日本侵略者制造的“马头惨案”等历史。虽几经各种自然灾害,古槐北半部空朽至树顶,现在却依然枝繁叶茂,高有十几米,树围4.6米,平均冠幅13.8米,像一把巨伞,遮盖出50多平米的树荫。顽强的古槐是勤劳善良、不屈不挠的马头人的精神写照。近年来,乘着新农村建设和精准脱贫的东风,昔日贫穷落后的马头村变了模样。

村里的老党员在古槐下给马头中学学生讲述抗战故事。

几年前,马头村是集体经济的“空壳村”。为此,马头村“两委”多次召开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会议,并号召全村党员群众出谋划策。村里认真清算本村资金、资产、资源存量,盘活旧村室、旧校舍、旧加工厂等村集体资产,深度谋划在闲置土地上建厂房。经过测算,实际勘测闲置废弃厂地4200余平方米,可以建设900余平米现代化高标准车间2座,并通过公开竞价投标方式与武强县能工木业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两委成员及部分村民集资26万元于去年建设完成,企业如约入驻,为村民提供了近30个就业岗位,带动3个贫困户走出困境,给村集体每年带来15万元的收益。马头村村支书李辉说,村里的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他们正为此不懈努力着。

村委会成员查看金银花长势,谋划规模化种植致富之路。

村民在金银花种植基地进行田间管理。

为彻底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改变村里农业产业薄弱的现状,马头村依托村里的专业合作社发展了百亩金银花种植基地,积极推行“村委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让广大村民参与其中。据村干部介绍,金银花种植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每年入冬后和来年开春,需要修剪,掐尖,除草,浇水,采摘,烘干,储藏,销售等数十道工序。每亩每年需人工约100个,按一个人工60元计算,一亩金银花全年所需人工费6000元左右。每亩平均产量在150市斤左右,按每市斤80元计算,毛收入12000元,除去地租每亩1200元,100亩大约有60万元的创收空间和48万元左右的种植利润空间。

通过种植金银花,马头村充分发挥出村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村民们有的拿地入股,有的在基地打工,人均纯收入大幅度提升。村民们尝到的甜头,积极响应村里土地流转、社员入股、规模化种植共同致富的模式,目前,合作社已流转土地近千亩,入社社员131人,合作社已获评“省级示范农民合作社”,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农村股份合作制经济示范组织”。

村里的志愿者团队正在排练爱国主义歌曲。

村里利用闲置土地修建厂房出租壮大集体经济。

村班子成员在木器厂了解其生产经营情况。

实现乡村振兴,要让村民有更多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马头村两委从村民的日常生活出发,一边盘活村集体可利用建设用地,发展农副产品、生活用品以及工业产品交易,整合村集贸市场,一边大力发展村里的养殖业和时令蔬菜种植,让广大村民的农副产品始终有一个不出村就可以交易的平台。通过不断发展壮大,吸引周边村民进入市场进行交易,努力将村里的集贸市场打造成本区域独具特色的村级农副产品交易品牌。

在村里的粮食收购点,村干部查看村里冬小麦收成情况。

由于从地下水改为地表水浇地,麦粒重明显提高。

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村里浇地用上了既节水又方便的移动喷灌机。

马头村集体经济正在沿着“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势头飞速发展,村里的环境美了,村民的日子过得越来越好,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