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的赵玉淇,身上总有两种底色交织:武警特战队员的铁血刚毅,公安特警尖兵的沉稳果敢。从军营到警营,17年光阴流转,变的是制服颜色与岗位职能,不变的是刻入骨髓的忠诚与担当。作为市公安局特警支队二大队副大队长,这位退役军人始终以“螺丝钉”精神扎根岗位,用满腔热忱和一身硬功守护一方安宁,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篇章,也因此获评2025年度河北省“最美退役军人”。
军队熔炉,炼就钢铁意志
2007年,怀揣着对军营的无限憧憬,赵玉淇应征入伍,成为武警河北总队的一名新兵。军营生活远比想象中艰苦,严寒酷暑、日复一日的高强度训练,不仅是对身体素质的极限挑战,更是对精神意志的深度淬炼。但他从未退缩,训练中总是冲在前面。别人练一遍,他就加练三遍,手上的茧子褪了又长,只为向“合格军人”的目标全力冲锋。
新兵训练结束后,凭借优异的军事成绩,赵玉淇被选拔到特勤中队,成为一名武警特战队员。为熟练掌握攀登科目,他每天绑着沙袋在攀登楼爬上爬下,指尖磨出的血泡变成厚茧;为提升射击精度,他在烈日下举枪数小时,手臂酸到抬不起来也咬牙坚持。2010年,在武警河北总队反恐分队大比武中,他与队友并肩作战,拿下团体总分第一名,个人还斩获攀登科目桂冠。2011年的全省武警大比武中,他再度夺冠,荣立个人三等功。
五年军旅生涯,赵玉淇不仅练就了一身硬功,更将忠诚与担当刻进灵魂深处。
警徽熠熠,勇担使命责任
2012年退役的赵玉淇深知,军旅生涯的结束,是另一段责任之路的开始。
“退役不等于安逸”,赵玉淇用行动证明了这一点。2012年11月,在武警反恐分队公安民警招录考试中,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公安系统,成为我市公安局特警支队的一名特警。从“橄榄绿”换上“警察蓝”,赵玉淇继续战斗在党和人民需要的地方。
特警工作充满挑战,在游绳上丝滑速降、在障碍场上飞檐走壁、在射击场里弹无虚发……赵玉淇将军营里锤炼出的坚韧意志和过硬素质,融入特警岗位中,“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精神在他身上愈发鲜明。
2020年的一天中午,我市某地发生一起突发案件。接到警情后,赵玉淇主动请缨,与其他特警队员火速前往事发地增援处置。面对前来调解的人员,嫌疑人逃离现场,藏身一家商铺二楼。抵达现场后,赵玉淇示意队友“跟我来”,第一个冲进二楼屋内。面对持菜刀砍来的嫌疑人,赵玉淇用盾牌格挡,将其撞倒在地。当嫌疑人掏出匕首刺向队友时,赵玉淇双手死死卡住嫌疑人的手腕,与队员合力将其控制,避免了事态升级。
这样的危急时刻,在赵玉淇的特警生涯中并非个例。12年如一日,他扎根岗位,哪里有危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千锤百炼,赛场为国争光
从军营到警营,17年的磨砺,让赵玉淇积累了丰富的实战经验,尤其在射击领域,他是全支队公认的“神枪手”。无论是95式自动步枪还是92式手枪,在他手中总能快、准、稳地命中目标。
2023年8月,公安部决定选拔民警组成中国警察射击代表队,参加在匈牙利举办的第四届世界警察手枪射击锦标赛。河北省公安厅在全省范围内海选出155名射击人才。经过三次选拔,赵玉淇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入选河北射击队。
备赛期间,赵玉淇投入极大的热情和精力。每天训练长达9小时,空枪练习重复1000次以上,走路超过3万步。为了保持灵活,他在完成例行训练基础上,每晚跳绳2000次,严格控制饮食。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赵玉淇的体重下降了10公斤。
抵达匈牙利后,队员们面临诸多挑战:比赛规则赛前保密,需参加战术情景射击和手枪射击两场比赛,中间还穿插特驾、索降、救援、突破等多项技战术内容,且首次使用手枪、狙击枪、突击步枪、霰弹枪等多种枪支,而中国代表队仅训练过手枪。此外,倒时差、水土不服、语言交流障碍等问题也接踵而至。但赵玉淇与队友们迎难而上、奋勇拼搏,最终夺得世界警察战术情景射击团体赛和手枪射击团体赛双冠军,创造了该项目中国警察境外比赛历史最好成绩。
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5次,多次获上级单位表彰嘉奖,2023年获评衡水市最美政法干警,2025年当选河北省“最美退役军人”……这一连串荣誉的背后,是赵玉淇17年如一日的执着坚守和汗水浇灌。从武警到特警,赵玉淇始终用行动证明,他永远在冲锋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