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观看短视频。


衡水日报社

安平县人武部

安平县融媒体中心

联合摄制


冀中子弟兵的母亲李杏阁

故事讲述者:安平县第一实验小学 李依蒙



李杏阁,1910年生于安国县流长村,15岁时得了一场重病,躺在炕上起不来。她的爹娘为了给她找一个“棺材主”,一狠心, 20块钱就把她嫁给了安平县报子营村一个比她大13岁的单身汉,那时她才17岁。后来,她的丈夫不幸去世,她一个弱女子带着三个孩子无依无靠,四处讨饭,艰难度日。


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八路军来到她的家乡安平县。人民政府给她送去了救济粮,逢年过节还给她送白面,她深深地感动了。逢人便夸八路军好,共产党好。1938年,冀中军区在安平成立,八路军的英雄事迹,李杏阁看到和听到的越来越多,共产党、八路军在她心里深深扎下了根,她深知要翻身、要解放、要赶走日本鬼子离不开穷人的救星——共产党和八路军。于是,她踊跃参加了妇女抗日救国会,站岗放哨、拥军优属、抗日活动样样走在前。


1942年5月,日本侵略军向冀中区进行疯狂“大扫荡”, 抢粮抓夫、围村烧房、搜捕我抗日干部,残杀我抗日军民……李杏阁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胸中充满了对敌人的仇恨。因此,她不顾个人安危,千方百计地掩护抗日干部。这年冬天的一个深夜,人们早已入睡,忽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将她从梦中惊醒,她听出是村长王福田叫门,赶紧去开门。只见一位满身是血的伤员,用担架抬了进来,伤员从头到脚五处重伤,棉衣被血浸透,人已是奄奄一息。李杏阁心如刀绞,立即跪在地上,小心地为伤员脱去血衣,把盖在自己孩子身上的棉被扯过来给伤员盖上,后又拿棉花沾着热水为伤员轻轻地擦洗。她对村长说:“放心交给我吧,有我就有他。”村长走后,李杏阁怕伤员冷,就生了盆炭火。她坐在他身边,一会听听他呼吸,一会摸摸他胸口,不知不觉直到天明。不知多少个不眠之夜就这样过去了,伤员的伤口一天天好起来。从此以后,李杏阁就做起掩护、护理伤病员的工作,在家中办起了“地下医院”。


伤员越来越多,原来的地洞不够用了,她就和大家在屋里、菜窖里、猪圈里挖几个新洞。她热心地照顾伤员,做饭、洗绷带、端屎端尿……终日忙个不停,她人消瘦了,脸上皱纹多了,眼窝深陷。为了给伤员增加营养,她把两只老母鸡杀了给伤员吃,自己的孩子却吃糠咽菜。伤员们常常拉着李大娘的手说:“您真比俺亲娘还亲!”


李杏阁常说:“子弟兵就是我的孩子,豁出命也要保护他们。”她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一次,掩护工作刚刚完毕,两个日本兵闯进院内,叽哩哇啦,乱捅乱翻。敌人进屋闻到药味,就把李杏阁叫到屋门前问:“八路的有?”李杏阁沉着地摇了摇头说:“没有。”敌人用枪托打她,李杏阁咬紧牙关,还是说:“没有。”凶恶的日本兵用刺刀朝李杏阁前胸刺去,李杏阁身子一歪扎到了肩膀上,顿时鲜血染红了她脚下的土,可她仍是不吭一声。正在这生死关头,敌人听到紧急集合号匆匆离去,李杏阁才幸免于难。


在艰苦的抗日战争岁月中,经李杏阁大娘亲自护理过的伤病员就有73人,时间短的有三四十天,长的多达四百天以上。在当时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她要作出多大的牺牲啊。


1944年冀中区召开大会,授予李杏阁“冀中子弟兵的母亲”的光荣称号。解放后,她又光荣地见到了毛主席,她的模范事迹在冀中广为传颂。有首歌谣这样赞美她:冀中区、好地方,报子营出了个李大娘。李大娘好心肠,“子弟兵的母亲”美名扬。做汤熬粥不嫌累,接屎端尿不怕脏。她视伤员如儿女,伤员把她当亲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