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观看短视频。


14岁,他满怀报国热情参军入伍,跟随部队用热血丈量了大半个中国。


16岁,他在战场上三次穿越敌军封锁线,战斗英勇,光荣入党。


18岁,他跟随部队入朝作战,先后参加五大战役,在临津江战斗中九死一生,在雪马山战斗中左手被炸伤,留下终身残疾。


他就是武强县东孙庄镇东五祖寺村88岁老党员、革命老兵黄金元。



南征北战,他从不会开枪的“小鬼”成长为英勇的战士


1933年,黄金元出生于武强县东孙庄镇东五祖寺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947年,刚满14岁的他怀揣着对上战场打敌人的期盼,跟随同村的两个哥哥一起参军入伍,加入了晋察冀野战军。


战场上第一次拿枪,黄金元既兴奋又紧张,结果“开枪子弹没打出去,把枪给掉沟里了,让班长给我一顿臭骂。”这次经历,也让这个半大孩子意识到,自己是一名战士,战场上每一刻都是生死时刻。从此,他以“一名合格的战士”严格要求自己,15岁的他,一杆枪 、4个手榴弹、100发子弹背在身上,连夜急行军130里,很多小伙子都跟不上,他却没有掉队,首长表扬他说:这小家伙行!


谈到入党经历,老人激动地说:“我是战斗入党!”1948年,黄金元跟随部队参加解放太原的战役,部队攻城遇到困难,敌人设置了重机枪把守的封锁线,很难穿越。此时,身量不高、灵活机敏的黄金元成为最合适的侦查兵人选,他在战壕里伺机而动,在敌人机枪扫射的间隙,依靠子弹击起的尘土烟雾做掩护,从战壕里一跃而出……就这样,黄金元三次穿越敌军封锁线,探明了地形和敌方的布防情况,还带领150名战士穿越封锁线,成功打入敌军内部。由于在战斗中的突出表现,黄金元被批准入党。


自1947年参军以来,黄金元跟随部队南征北战,先后参加了解放石家庄、涞水、太原、宝鸡、西安、宁夏、兰州、天水等战斗,用热血丈量了大半个中国;他也从一个不会用枪的“小鬼”,成长为一名英勇无畏的解放军战士、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赴朝作战,他历经生死考验,留下终身残疾


1950年,黄金元跟随部队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战场。“五次大的战役我都参加了”,但让老人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临津江战役。临津江位于汉城以北75公里处,其中游横亘在三八线上,成为两军争夺的焦点,敌军依托江南岸的峭壁构建防御阵地,屯驻重兵,同时,以机枪、火炮、飞机投弹构成绵密火网,昼夜封锁江面。我军战士舍生忘死,潮水一般不断冲锋,却始终难以渡江。面对这种情况,我军果断停止进攻,改变策略就地隐蔽,“每个战士在河堤上挖一个窗户框那个大的坑,蜷缩进去,用土和干草掩盖住自己,在坑里不吃不喝待了一天一夜。”第二天傍晚,我军发起突袭,迅速渡江,麻痹大意的敌军士兵眼睁睁地看着江对面空无一人的雪原上忽然出现无数冲锋的志愿军战士,还未来得及反应便被打了个落花流水。


采访中,记者注意到黄金元老人的左手严重变形,四个手指基本失去活动能力,老人说:“这是在朝鲜战场第五次战役雪马山战斗中负的伤。”当时战场上战况十分残酷,美军每天出动近千架次飞机对志愿军轮番轰炸,战场上满目焦黑,空气里弥漫着刺鼻的硝烟。一天傍晚,黄金元所在部队刚刚攻占雪马山附近的一个山头,正在朝下一阵地转移,随着身边一声巨响,他感觉有人拽了自己一下,摔倒在地,胳膊上一热,再看左手臂已经血肉模糊,骨头戳了出来,血浸透棉衣棉裤流到地上,剧痛和失血使他晕了过去,再醒来,已经被战友们抬到三十里外救治伤员的山洞里。由于缺乏医疗物资,医护人员也严重匮乏,黄金元的伤口因没有得到及时处理而腐烂,疼痛难忍,但他说:“我不是伤得最重的,有很多战友比我伤得厉害多了。”


后来,他跟随其他伤员分批回国,接受治疗,告别了朝鲜战场,并在1954年复员回乡务农。



追忆往昔,他直言战争残酷,安稳生活来之不易


讲起战斗故事,老人神采奕奕,眼里闪烁着兴奋的光芒;而谈起自己的战友,老人神情黯淡下来,“打仗是很残酷的,死的人数不清啊!”当年,一起离开村子参军的三个人,黄金元年纪最小,“每次战斗一结束,我们同村的葛庆祥就会来我们连队找我,看看我咋样,有没有受伤。”可涞水战役结束后,黄金元左等右等就是不见葛庆祥过来,“后来跑到他们连队打听,才知道他已经牺牲在涞水了。”


“打仗是为了啥,就是为了能过上安稳的日子”,如今,老人的心愿早已达成。但和平来之不易,是无数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不忘记过去才足以告慰烈士的英灵,吾辈自强才能不负先烈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