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高考中考就要来临,家长和考生都会出现紧张焦躁的心情,我们有什么办法帮助考生度过这个心理的“坎”吗?
心理呵护是关键。有部分考生压力会过大,而这常会出现过犹不及的情况,考试结果也会事与愿违。所以,在考试前,教师、家长等各方千万不可给学生过大的任务和压力,相反应该为他们减压,在心理上进行一些干预:让考生明白,高考中考就是与平时一样的考试,不求超常发挥,只求正常发挥即可,以平常心对待,不要过分紧张;由于平时学得都比较扎实,考试前只要把所学知识稍微梳理一遍就可以了。这样的心理暗示与疏导呵护非常有效而必要。
我们教育考生要端正思想认识。高考中考和平常的考试差不多,只是在考试纪律、阅卷评分等方面稍微严格一点而已。退一步想,即使不考取,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因为“榜上无名,脚下有路”,大不了再复习一年嘛!应该将它们真正接受,变成自己的思想内容,并在考前准备和临场考试中自觉地贯彻,才能收到明显的抑制紧张的效果。
帮助考生调整竞技状态。我们常常看到有的考生在临考前拼命“开夜车”,睡眠不足,又缺乏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终日昏昏沉沉,复习效率降低;有的考生不懂得交替复习的重要性,长期只啃一门功课,这种单调的刺激也使大脑整天糊里糊涂;还有的考生对考试缺乏信心,这种心理状态使大脑对信息的接受、加工、储存和提取的能力降低。这些不良的竞技状态,是应该尽量避免的。
学法指导不可少。因为是大型考试,老师、家长、学生有一定的紧张心理也是必然的,老师应该在复习方法上给予高屋建瓴、富有实效的指导。比如,语文的作文,教师可从审题、选材、主题、形式等方面进行言简意赅的指导;物理、化学、数学等学科可以用表格、树状图等方式,把所学定理、公式列出“细目表”,加以“巡礼式”的复习再现;英语也可以通过对典型句式的重温、重要语法的复习进行提纲挈领的掌握。其他科目也大致如此。
帮助考生掌握考试方法。考生即使在考前作了充分的准备,在考试时遇到辣手的难题也在所难免。有些考生,碰到难题后立刻紧张起来;有的人还一味在难题前苦苦思索。这不仅浪费了许多宝贵的时间,而且连后面那些自己会答的题目也来不及做了。一般来说,拿到试卷后,应先大致浏览一下全卷,在正式答卷时应先易后难,遇到难题要学会进行适当的自我安慰。即使碰到“失忆”现象,也不要转不过弯来,要相信“失忆”是暂时的,可跳过去先做其它的题目。待别的题目都做好后,心理有“底”了,紧张情绪就会得到缓解,这样再来做这道题目时,失去的记忆也就可能会复苏了。
让考生学会调控紧张情绪。当内心感到紧张时,可以做深呼吸,我们还可以通过语言来调节,对自己说:“我一定不慌”、“没有什么了不起”、“我一定能考好”等,还可以有意识地想象一些愉快、舒适的情景和状态,这些都可以起到减轻或消除紧张情绪的作用。
进行药物治疗。如果考试前过分紧张,以致不能入睡或考试时因紧张出现尿频、腹泻等症状的话,可以在医生的嘱咐下服用一些镇静药物和VC、VB,这对于解除心理紧张和消除神经系统疲劳也是有一定帮助的。
考前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不要打乱饮食规律,食物要少而精,多吃鱼类、瘦肉、蛋类、豆制品等;也可适当食用动物内脏、核桃、芝麻等;还应注意水果、蔬菜的供给;特别注意早餐的质量。
临考之前要把生物钟调节好。开夜车不是好办法,更不可以乱服用安眠药,否则白天容易昏昏沉沉,思维的清晰度差了,自然会影响水平的发挥。
考试前的一切安排要合理有序,不可过分打乱考生的活动规律,我们在做事情之前,要尊重考生的意见,不要让“关心”变成一种后悔和伤害!
撰稿:邢永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