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留意过医院的护士们吗?你可能以为,他们只是会用注射器打针的“小角色”。其实,他们拥有你超乎想象的“十八般武艺”……



他们脚踩风火轮,既能握针筒,也能换药治疗,可以是“故事大王”,还可以是太极高手。他们能歌善舞,说学逗唱,用热情点燃患者生命的火焰。



打太极荣获中拉太极拳网络大赛二等奖
其他护士要“拜师”



这两天,邢台市第一医院急诊科急救队护士刘志博成了医院里的“风云人物”。平时不显山不露水,悄悄参加一次中国——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太极拳网络大赛,竟然荣获二等奖的好成绩。



科里的同事们都知道刘志博会打太极拳,但是,已经厉害到拿大奖的程度,确实让大家羡慕不已。身边隐藏着一个太极大师,大家都想拜师学艺。



“工作忙、压力大时,练练太极,缓解一下心情。”刘志博说,急诊科急救队的工作相对比较特殊,对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身体素质、心理能力等都有更高的要求。“常打太极确实能强身健体、增强体魄,打算在医院职工中普及太极知识,让更多人动起来。”



(右一为刘志博)



唱歌、表演、朗诵诗歌,刘志博样样在行,同事们常用“不会打太极的歌手不是好护士”这句话来形容他。



在所有的美誉中,刘志博最喜欢“白衣天使”这个称谓。“希望通过自己专业知识救助更多人,通过自己热爱生活的态度感染更多人,这才对得起‘白衣天使’这个称谓。”



业余时间学习手语
让听障人士就医无障碍



(左二为尹永丽)



尹永丽是市七院一名在护理岗位工作20多年的护理工作者,她不但把本职工作做得兢兢业业,而且还是一个多才多艺的表演者,她不但会跳舞,还擅长手语。



尹永丽女儿有舞蹈课程,尹永丽经常陪着女儿去上舞蹈课,久而久之便“偷艺”到手。她经常带着医护姐妹们教动作,扣细节,排练舞蹈参加活动。在护士节文艺晚会,启民义工慰问等大型活动中都有她的身影。



手语是尹永丽特意练习,以方便和听患者沟通。几年前,医院来了一位聋哑患者,一直在不停的打着手势,可是没有一个人能看懂他的动作。为让听障人士就医无障碍,尹永丽便悄悄学一些平时能够交流的手语。



多了这项本领,她又带着同事们练习了《感恩的心》《国家》《不放弃》《送你一朵小红花》等手语舞蹈。



“做为一名护士,为患者解除病痛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多一些别的技能,可以让患者恢复身心健康,同样也很重要。”尹永丽说。



客串“舞蹈老师”
用快乐驱散患者低落情绪



5月10日16时,邢台市第一医院骨科护士秦媛媛来到工作岗位,交接好工作,开始忙碌。 在骨科工作近十年,秦媛媛算得上科室的“老护士”了。



凭借丰富的经验,今年,秦媛媛又干了件大事——疫情期间支援邢台市第二医院。“虽然是前浪,但是我有丰富的经验,没有理由不往前冲。”秦媛媛说。



在支援市第二医院期间,秦媛媛看到一些患者情绪低落,就和其他护士商量着学习一些简单的舞蹈,带领患者跳起来。“每天下午,打开音乐,病房里热闹起来,也更有生机了。”



给患者购买刮胡刀、换床单、倒垃圾……患者们提出的要求,秦媛媛及其他护士们都尽量满足。看着患者康复出院,秦媛媛心里的石头终于落地。


 


“我有两个孩子,一个三岁多,一个一岁多。那段时间,感觉亏欠他们很多。但是想想,他们长大后,一定会非常理解我。”秦媛媛说,那段经历成为自己最宝贵的财富,时刻激励自己勇敢向前。

和患者唠家常讲故事
她是老年病房的“开心果”



“大爷,家里现在还有几只羊?”“十几只呢。” “啥时候有小羊羔了,让我们去参观参观啊?”“没问题,我的羊个个精神抖擞。”“那一言为定。”



5月11日,邢台经济开发区医院四楼病房内,时不时传来爽朗的笑声,原来是内科护士陈丽在和病人豆大爷聊天。豆大爷是位养殖能手,生病住院期间总担心家里的小羊羔,难免焦虑。陈丽和豆大爷俩人你一言一语我一语,聊得起劲儿,就没了忧愁。



陈丽介绍,内科病人以老年人为主,患者本身生病内心比较焦虑,护士不光是单单为病人护理治疗,还要关注患者心理健康。“讲个小故事、小笑话,和他们唠唠家常,患者心情愉悦,身体恢复得就快。”
陈丽说,作为一名护士,在病房就应该是患者的亲人,也是患者最常接触的人,如果不用心、不付出,总会良心不安。



“看到他们康复出院,带着笑容离开病房,是我最开心的事。这个时候,再苦再累都会忘掉,也变得不重要了。”陈丽说。

来源:邢台市全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