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地毯,可追溯至清末时期,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1972 年,衡水县人民政府在衡水鞋厂组建地毯车间,在衡水县及衡水地区各县广招地毯老艺人十几名,主要代表人有薛廷法、赵振洪、白立杭等。这些老艺人一边织地毯,一边传授技艺,并扩展到安平县、深县(今深州市)、枣强县等,在当地形成了具有影响力的文化现象和文化产业集群。



衡水地毯经过几十年的传承,探索创新发展形成了衡水传统地毯编织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主要产品有传统纯羊毛手工打结地毯、绒加丝藏毯系列地毯、仿古地毯和开司米四大系列产品,图案有美术、京式、彩花、素古等传统及现代模糊的图案构成。衡水地毯的制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艺流程和制作方法。首先,织作方法多种多样,即砍头织作方法、钎子绕缠织作方法等。其次,创新段染和环染染线技术,段染顾名思义就是一段一段的,一个线挂上面出现两个以上的色相,织出的地毯毯面呈现木纹状,自然柔和;环染就是表面染色与线心颜色不同,外面不论染什么样的颜色,线心主要以黄色调为主,织出的地毯毯面呈五颜六色,光彩眩目。第三,原材料由原来的纯羊毛增加了纤维长、光泽足、弹性更好的绵羊绒和牛、驼绒和柞蚕丝,在张力较大的经线上巧妙地拴制多种密集的绒结,利用上百种不同颜色毛、绒、丝相互交织、衬映,使产品如锦似缎、柔中有坚、色泽鲜艳;同时加上深浅不一、宽窄不同的剪片工艺,使产品轮廓鲜明、清晰,立体感强,达到了浮雕的艺术效果,不但内在品质高贵,外观更加细腻典雅。



衡水地毯编织手工技艺囊括了纯手工编织技艺的多种不同编织方法,织作的栽绒地毯以合股棉纱为经纬线,色纱为栽绒结,由毯身、衬边和穗头三部分组成,在打栽绒结和过粗纬时因前后两批经线的交叉方式不同,编织技艺方法主要有拉绞、抽绞和藏毯织作三种。其操作都是采用粗细不同的双层经线,粗纬置于双批经线之中,细纬联锁经线和 8 字形栽绒结,经线和栽绒密度横竖相同,因经绞方式不同由此使栽绒结构的缠绕方式、毯基厚度、软硬程度、后背的形状及材料的粗细有明显差异;抽绞则是倒 8 字栽绒结,栽绒结紧锁前后两根经线缩小了毯基的间隔,不使用较粗的纬线和股数较多的材料,毯背有明显的细纬纹路。而拉绞是正 8 字形栽绒结,栽绒结套住后经不与前经缠绕,可用适宜的粗纬和较多股数的材料,栽绒层仔密且松软,毯背不显细纬纹路。藏毯技艺是钎子别置在经线上,操作时捏实一对经,并递材料从后绕一圈,以 2 对经 8字形连环在钎子上顺序编织,拴实、砸平、割开,平绞织做,代绞过纬,不剪荒毛,过粗纬不过细纬,同时利用钎子的不同掌控毯面的薄厚并掌握好花形、花边。



地毯的织做方式花样繁多,其成形和后序处理也非常复杂。一块地毯要经过:选料、图案、染线、合线、捞线、织作、半修、平毯、扫边、片毯、洗毯、清投、整理 13 道大工序和 86 道小工序,通过精工细作才能完成。其中地毯制作的四道主要工序是图案、染线、织毯、水洗。图案设计是每块地毯的灵魂,根据用户的需求,设计彩稿、放大、描图,图案纹样文化底蕴浓厚,丰富多彩,艺术风格多样。传统图案的主要代表纹样有八吉祥、四艺、龙凤等;现代图案代表纹样有山水、风景及抽象、模糊印象。经过不同颜色丝毛的交织,在深沉、典雅的图形上各具风姿,或素雅清秀,或古色古香。染线主要采用同媒染色法、后媒染色法和快速着色法进行环染和段染,坚牢色艳,工艺繁杂。织毯是地毯的成形工序,决定着整块地毯的内在质量,即根据图案纹样的要求采取多种形式编织技法,掌握“平、顺、短、齐、地”织作要领,毯面平整形象逼真,毯基挺实或柔软,经久耐用。水洗是将绿色环保洗涤液剂溶解水,经水洗和多遍次顺洗、呛刮,将地毯表面绒头打开,产生光泽和质感,使毯面弹性强、色泽艳、手感绵软、洁净、光亮。



衡水地毯传统纯羊毛手工打结地毯 90 道、120 道产品曾获莱比锡国际博览会“金奖”和轻工部“中国工艺美术品百花奖优质产品奖”,2015年、2016年参展的90道萨瓦诺瑞、150 道绒加丝藏毯分别获得了中国民族用品协会第二届、第三届民族工艺美术珍品展“神工·百花奖”金奖。2017 年参展的 150 道毛加丝藏毯在上海举办的“最佳酒店与商业空间地毯设计奖”获得“金殿奖”。产品销往欧盟、美国、加拿大、中东、澳大利亚、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在二十多家知名客户中享有极高的声誉,柬埔寨首相府、泰国王宫曾先后使用。


2013 年,衡水地毯传统编织技艺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现有代表性传承人于海丰、栾向锋。近年来,河北衡水市桃城区加大对传统编织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已将手工地毯编织过程制作成视频,并计划将编织工艺、操作规范编写成文字资料,最大限度地将这项技艺保护、传承下去。



马晨曦 整理  图片/王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