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以来,我市将信息化、智慧化作为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内涵,不断拓展信息化在政府管理、社会治理、信息惠民等领域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全力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建成全省首个全光纤城市,建设全省首个集约化“电子政务云平台”并荣获巴塞罗那“智慧城市提名奖”,入列2020年全省第一批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试点。


注重顶层设计,强化规划引领作用。出台《“智慧衡水”顶层设计方案》,形成智慧衡水“1+4+N”的建设思路。“1”即一个智慧衡水大数据中心,主要为全市各类信息系统提供安全、高效的物理环境,构建人口、法人、地理信息、宏观经济基础数据库社会信用库、电子证照库,形成全市政务大数据资源体系,推动智慧衡水大数据创新应用。“4”即政务协同、城市运行管理、企业融合服务、“城市通”市民融合服务四个平台,实现政务服务、城市管理、市民和企业服务的集成创新与应用。“N”即从政务、城管、产业、民生领域引入、开发、更新各类应用,实现政务共享协同,城市治理精细,产业发展兴盛,公共服务普惠。以“一中心、四平台”作为城市智能化管理的城市大脑,以大数据中心为核心,形成衡水数据资源归集、共享、交换的中枢节点,为各类平台、系统、应用提供基础的存储、运行、交互、安全服务。以“四平台”为依托,发挥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特点,构建条块联动、条条协同的一体化社会管理体系,实现强政、重治、兴业、惠民目标,重点在城市安全,针对突发事件形成应急响应,提升用户体验。


注重系统建设,强化资源汇聚共享。建设当期实用、未来可扩展、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的衡水大数据中心,统筹“智慧衡水”硬件资源集约化建设。同时,通过建立大数据信息服务平台对市直委(办、局)需要进行共享和开放的数据资源进行梳理,汇集形成全市可对内共享和对外开放的数据资源目录,形成可对外提供数据服务的API和微应用形式的数据服务产品。在此基础上,建设城市运行监测预警系统,围绕态势分析、民生机构、城市资产、运行分析、城市发展、公共安全、生态环境等领域,对城市运行体征进行全面分析管理,为城市运行管理可持续发展与改进提供决策依据。建成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实现衡水市信息资源的统一整合、集中调度,实现城市管理的多维、多层、多类的智慧化管理、联动指挥,打通各垂直管理部门的工作边界,全面提升政府城市运行管理能力。


注重协同管理,强化应用深度融合。加强“智慧城市”应用之间的协同与管理,有效解决部门间协调合作困难、业务协同效率低下等问题,促进政务服务、城市治理、兴业发展、惠民服务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在政务服务领域,持续优化全市集约化“一张网”政务服务体系,建成运行大数据中心、政府门户网站群、961890便民服务热线系统等一批政务服务应用项目,有效提升了政府管理和服务效能。在城市管理领域,加快市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建设,充分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大气、水、土、固废等业务数据整合,实现全环境要素的统一监管、即时交办、指挥调度、分析决策,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百姓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建设数字化智慧城市管理应用系统,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效率;建设河道视频监控系统,整合现有可视化资源,实时查看河道情况,监测上游水位线,及时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并进行取证,有力推进了河长制的顺利实施。在惠民服务领域,医疗健康档案电子化已完成90%,基层医疗管理系统实现了乡村一体化;“I在社区”应用涵盖政务查询、预约、代理等政务服务以及水、电、燃气、通信缴费等功能,信息惠民的层次和水平不断提高,民众的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乐教乐学”平台涵盖人人通与教育资源在内的共计14项功能及精准扶贫特色化服务,构建家长、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立体化教育学习新模式,通过“家校通”、“班班通”、“电子学生证”、“互动宝宝”等应用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加强教学资源共享和家校互动,为2.96万名教师、24.68万名家长、20.33万学生提供服务。


注重统筹协调,强化推进体系建设。构建政府统筹、市场主导的智慧化推进体系,着力解决“智慧衡水”建设过程面临的资金短缺、人才缺乏、技术落后等问题。加强政策指导,出台《衡水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互联网+”行动的实施意见》《衡水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撑。加强人才支撑,借助省联通公司、北京神州数码集团等公司专业技术团队,支撑保障智慧城市建设工作;聘请专业技术团队,建立健全信息安全保障和运维体系;成立智慧城市协会,并定期开展专题论坛及培训讲座,提升工作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创新运营方式,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逐步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重要渠道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以政府扶持资金带动更多的社会资金投入建设;成立智慧城市运营公司,建设政府监督、企业主导、社会参与的运营机制。在大数据整合治理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综合需求与专业运营供给的对接,以市场化模式体现数据价值,推动数字产业发展,提高市民对智慧城市的感知度、参与度,让百姓充分享受到智慧城市带来的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