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之后,衡水市各学校将陆续开学。作为骨科的医生,有必要提醒一下广大学生和家长:去年疫情发生后,门急诊应力性骨折患者明显增加,尤其好发于中小学生,这可能是长期不运动或开学后活动量相对过度导致的。因此今年春季开学之后学生一定要注意运动量,防止发生应力性骨折。
疲劳性骨折人数挺多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进行很多的锻炼,例如散步、跑步,去健身房等,大部分人锻炼后会可能感到肌肉酸痛、关节紧张等不适症状,因为人体本身具有修复功能,普通的锻炼出现疼痛是很正常的现象,一般休息几天就好了,之所以形成骨折是因为损伤累计超过机体自我修复能力而造成的疲劳性骨折。
应力性骨折又称疲劳性骨折或训练性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隐匿性损伤,是一种过度使用造成的骨骼损伤,当肌肉过度使用疲劳后,不能及时吸收反复碰撞所产生的震动,将应力传导至骨骼,可引起小的骨裂或骨折。
以前,疲劳性骨折仅会发生在运动员或新兵练习中,但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体育项目,全民运动广泛开展、学生体育课运动量加大,部分人缺乏对运动、对自身体能体力的认知,特别是迫切想要减肥的人群,盲目持续高强度运动、而且节食没有及时补充足够的营养,导致机体自我修复能力降低,运动产生的冲击力对于骨头常年累月的伤害而出现骨折现象。
家长要及时发现疲劳性骨折
对于学生而言,假期大部分学生群体居于家中,运动量极少,骨骼的应变能力下降,学校开课后学生运动量又急剧上升,最容易导致该病发生。
开学后大部分体育项目是跑步、篮球、排球等,所以多出现在下肢,因为小腿作为下肢主要承重骨,在跑步、蹬腿、踢球、扣篮时,小腿都需要承受很大的冲击力;也有部分学生从事体操、举重、跳远等运动项目,容易形成上肢疲劳性骨折,因为他们的腰椎、手臂承受的冲击力更频繁更大。
疲劳性骨折的症状会不太容易发现,在病症开始的2至3周内逐渐显现出来,并且和其他因过度使用所造成的慢性伤害症状很类似,但是疲劳性骨折的症状会停留在同一处且比较剧烈。患者会抱怨患处痛,而且疼痛通常集中在受伤的地方,但伤害若是位于较深处的构造,例如股骨,则病痛会有扩散的情形。
患者偶尔也会突然出现急性疼痛的情形。如果在疲劳性骨折的症状出现后,未对其做适当处理,在运动后疼痛会更加明显;假如情况更加恶化,患者在做轻微的活动后,甚至在休息的时候也会感到疼痛。
学生如何避免疲劳性骨折
学生放假期间,也要保持一个合理的运动量;开学之后,要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量,特别是为了迎接体育考试而突然加大运动量。总的来说可以从下边几个方面入手:
运动前做充分的热身,可以先拉伸放松肌肉、肌腱、缓解关节的紧张感;运动后要注意放松。
适度运动,如果锻炼后发现疼痛感持续几天都没有缓解,建议先减少运动量、降低运动难度,把锻炼的内容换成放松的项目,可以先进行锻炼后第二天感觉身体没有疼痛感的运动项目。
调节饮食,锻炼期间建议提高蛋白质的摄入并注意补钙,这类食物一般可以选择:鸡蛋、牛肉、鸡肉、虾鱼肉、黄豆、黑豆、杏仁、豆腐。
选择合适的锻炼场所,避免在过硬的地板上长久运动,如水泥、柏油路这种地面,过硬的地板对关节产生的冲击力较大,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
疲劳性骨折多为不完全性骨折,其治疗一般仅需保守治疗,包括停止训练、休息,局部理疗;当然也不排除一些需要手术治疗的骨折。总之,诊断越早疗效越好,后期功能恢复也能达到较好状态。
作者:张新虎(衡水市人民医院骨科中心关节骨科、运动医学病区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