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序有效。截至目前,累计排查9305280人次,设置核酸检测点25个,日检测能力达21619例;建设了58个标准化集中隔离点,房间2762个,配备医护人员460人,完成核酸检测519921人次,实行隔离医学观察4101人,解除隔离医学观察4098人。发热门诊累计接诊病人33564人次,累计留院隔离观察4792人次。坚持“三个关口前移”,落实“四集中”“四个一”救治措施,组建医疗救治专家组28个,实现了8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全治愈”,医务人员“零感染”。


二是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持续深化。持续巩固以药补医成果,全市公立医院药占比31.54%,同比下降2.67个百分点,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费29.6元,同比上升1.42元,医疗服务收入占比25.32%,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医疗收入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建设县域医共体17个,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成员单位已开通平台开展服务;所有贫困县全部实现“六个统一”管理,非贫困县全部按照“十统一”办法试运行管理;全市有55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设了康复病床,康复病床完成率100%,在全省康复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中排名第一;启动区域医学影像云平台项目试点建设,将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9家卫生健康单位作为区域医学影像云平台项目试点单位,实现全市医疗影像资源有效整合。


三是健康基础建设日益增强。以“三创四建”活动为导向,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全市清理垃圾杂物12.329万吨,累计整治居民小区2328个、单位995个,各类市场446个,消杀面积26.741亿平方米;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实施“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受益贫困患者7236名;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全市常住人口签约人数131.68万人,重点人群签约人数117.2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签约67458人,做到了应签尽签;全方位推动京衡中医药协同发展“名片”工程落地见效,大力推进中药材种植,高新区“衡水百草园”种植中药材1500余亩,枣强县种植金银花近万亩。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系,提升卫生应急综合能力,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医疗卫生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力推进智慧医疗体系培育工程和京津冀医疗卫生协同发展,打好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