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衡水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奋进的衡水·‘十四五’答卷”第三场主题新闻发布会,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李文高介绍,“十四五”以来,全市农业农村系统锚定建设现代农业强市目标,扎实有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各项重点工作,农业农村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衡水篇章提供了有力支撑。



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稳步提升。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推进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良”融合,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十四五”以来,全市共建设高标准农田面积136.08万亩,优良品种覆盖率超98%,主要农作物耕种收全程机械化率达到93%以上。实施粮食单产提升工程,推广水肥一体化等关键技术,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082万亩以上、产量保持在88亿斤以上,人均粮食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2024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088.5万亩、亩产414.3公斤、总产90.2亿斤。畜牧养殖规模持续扩大,蒙牛、正大等行业头部企业落地投产,形成生猪、奶牛、肉鸡三大主导产业和肉羊、蛋鸡等特色产业。全市现有畜禽规模养殖场475家、规模以下养殖专业户3500家、省级标准化示范场30家、部级标准化示范场2家,生猪、肉鸡规模场出栏量居全省前列。2024年肉、蛋、奶产量分别达31.5万吨、28.2万吨、40.7万吨,较2020年稳步增长。果蔬产业优势凸显,扎实推进高品质果蔬产业示范区创建,2023年以来,新建和改造提升设施果蔬9万亩,建成示范片区88个,创建蔬菜质量标准化基地6家、“河北净菜”生产示范基地11家,果蔬产量507万吨,年育苗能力提升到近10亿株,绿色有机地理标志果蔬认证数量增至141个,培育果蔬区域公共品牌10个。设施蔬菜面积占比保持全省第一,饶阳设施葡萄面积全国领先,2024年全市蔬菜、水果产量分别达到325.4万吨、124.6万吨。


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坚持“早宽简实”,健全完善防止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过渡期内,全市累计投入四级财政衔接资金35.97亿元,用于支持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发展。脱贫人口“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累计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80.11万人次,发放资金共计7.71亿元,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参保率稳定在99%以上,“先诊疗后付费”达101619人次,大病专项救治率达99.63%。动态新增农村危房改造完成599户,自来水普及率、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均达100%。深化产业、就业帮扶,每个脱贫县培育1-2个特色主导产业,2024年全市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达2.8万人,连续7年在省考核评估中获评“好”等次,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农业高质量发展成效凸显。规划建设28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园区产业规模稳步扩大,产业链条逐步延长,设施化水平不断提升,联农带农能力持续增强,万元田达40万亩。农产品加工业提质增效,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395家。2024年,全市入统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326家,实现营收498.14亿元。农业科技创新支撑不断巩固,与省内外44家科研院所和10个国家级、12个省级农业产业创新体系首席专家开展合作。建立技术示范样板105个,研发推广新品种新技术75个,累计创建省级农业创新驿站30个。品质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11个县市区全部建成省级农安县,实现全覆盖。全市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保持99%以上,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达219个,省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达到12个,领军企业品牌达到13个。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五年间改造农村户厕12.14万座,累计达到69.35万座。全市农村生活垃圾实现收运处体系全覆盖,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3088个村庄完成生活污水治理,黑臭水体保持动态清零,累计创建美丽庭院64.4万户。农村基础服务短板加快补齐,村庄“五化”工程实现全覆盖,故城、阜城、冀州先后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保持100%。累计完成建设“四好农村路”2162公里、开通建设5G基站5792个。全面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拥有农村小学、幼儿园共1003所。全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参评率、标准化村卫生室覆盖率均达到100%。乡村治理效能有效提升,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治理体系初步建立,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等务实管用的治理方式逐步推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4494个村达到四星级平安村(社区)标准。累计认定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1个、示范村12个。推进农村陈规陋习专项整治,营造移风易俗良好社会氛围。和美乡村建设成效明显,“一区、四线、五片”和七条重点路段区域示范创建全面推进,累计创建省级和美乡村834个,重点村112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达到7个,河北美丽休闲乡村达到34个,每年推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8条以上。冀州区入选2022年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


农村重点领域改革持续深化。加强宅基地规范管理,武邑县、枣强县顺利完成省级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试点任务。深化农村承包地改革,积极引导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截至2024年底,全市50亩以上规模经营耕地面积达252.3万亩。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截至2024年底,全市注册农民合作社1.3万家,注册家庭农场1.45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达4470家,托管服务面积达649.31万亩。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探索推广“五位一体”经营模式,促进集体和农民收入“双增”。2024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601元,较2020年增加5501元,年均增幅9.1%,城乡居民收入比降至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