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衡水市发展改革委获悉,我市申报的《深州市:创新“预招标” 破解落地难》《桃城区:行业专班精调解 机制创新解纠纷》两项案例成功入选2025年河北省县域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实践案例(共15个),成为全省深化改革、优化服务的典型范例。


今年以来,市发展改革委积极发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牵头抓总作用,深入推进“双为”活动深化年行动,围绕市场、政务、要素、法治、信用五大环境建设,大力培树改革创新典型,积极打造“双为”服务品牌。


据介绍,深州市案例聚焦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按照“优化流程不简化标准、压缩时限不降低质量、及早切入不突破法规”的改革思路,创新制定《深州市申报上级资金工程建设项目预招标暂行管理办法》,将“招标定标、审批衔接及财政评审”等环节前移,从制度层面明确“预招标”的适用范围、操作流程、责任分工及风险防控措施;同时,通过开通“绿色通道”、完善“容缺后补”等配套机制,实现流程再造与服务升级。今年以来,深州市已累计实施“预招标”项目21个,覆盖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涉及上级资金5.4亿元;项目平均启动周期同比大幅缩短30天以上。在“预招标”制度赋能下,京雄商高铁深州站配套管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从启动招标到确定中标单位仅用20天,较常规流程直接缩短30天,为后续施工抢出宝贵时间窗口。同时,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显著提升,实现了基建项目提速落地与财政资金高效利用的双向促进,构建了“流程优化+服务提质”的良性机制,为县域重大项目建设高质量推进与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注入关键动力。


桃城区案例则整合执法资源,针对传统消费纠纷调解效率低、企业时间成本高等问题,创新推出“行业调解专班”机制,按行业组建食品、药品、特种设备、产品质量4类“行业调解专班”,每个专班由“2名执法人员+2名辅助人员”组成,实行“一类纠纷、一队包干、一跟到底”模式,通过系统化构建“数据画像-专业调解-闭环管控-源头治理”全链条管理体系,以监管能力提升推动全区消费维权与营商环境的协同优化。该机制实施以来,累计开展“体检式”约谈活动40余场,调处纠纷近1.5万件,调解成功率提升15%;食品类纠纷处置平均时长从7天压缩至5天,切实降低了企业负担并增强了经营信心。在此基础上,机制价值进一步延伸,累计为企业提供合规指导500余次,催生“调解+普法”溢出效应。相关工作成果成功获选市场监管总局2025年第一批“行风建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优秀实践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