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阳高照,温暖明媚。
11月14日,记者来到衡水市冀州区湖滨社区72岁老人王圣果家所在的建筑胡同口。抬眼望去,墙上明亮的黄色扶手,沿着门口的坡度蜿蜒伸展,宛如一条温暖的丝带,成为整个胡同最吸睛的标识。

踏入王圣果老人的家门,温馨的改造细节扑面而来。台阶两侧牢固的扶手、房屋前铺设的防滑地垫、卫生间里崭新的坐便椅和扶手,贴心又实用,为老人的生活增添了诸多便利。这些暖心的变化,都源于冀州区扎实推进的适老化改造民生工程。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冀州区民政局社会救助科科长宋洪刚感慨道:“近年来,我们一直深耕适老化改造民生工程领域。这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承载着无数老人对幸福生活的期盼,我们的工作意义便在于此。”
“以前下台阶,心里总是七上八下的,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滑倒,上台阶也感觉腿脚越来越不听使唤,吃力得很。现在好了,扶着这扶手,稳稳当当的,这小改造可真是帮了大忙!”王圣果老人一边说着,一边扶着扶手来回走了两趟,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王圣果老人的家曾是典型的“老年隐患屋”:进门坡度陡峭易打滑,卫生间没有助力设施,老人起居多有不便。改造团队上门评估后,迅速制定“一户一策”方案。“现在洗澡、上厕所都方便安全了许多,政府想得真是太周到了!”王圣果拉着工作人员的手,反复夸赞改造的实用性,眼中满是感激。

细微之处见真情。改造团队在施工中可谓精益求精,格外注重细节打磨。室外扶手拥有防滑颗粒触感,仿佛在轻轻提醒老人“放心前行”;防滑垫不仅摩擦力强,而且透水性好,即便下雨天,老人扶着扶手,踩着防滑垫,心里也安全感满满。“这些小设计虽然看着不起眼,却实实在在解决了我们老年人的大难题。”王圣果指着防滑垫,由衷地说道。
作为重点民生实事,冀州区将适老化改造巧妙融入“15分钟养老服务圈”建设之中,建立起“财政资金+社会资源”的多元保障机制。2022年实施适老化改造民生工程以来,共对359户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改造施工。近两年来,冀州区将改造对象的范围从分散供养的特困人员,逐步拓展至城乡低保对象里的高龄、失能老人家庭,一系列基础适老设施,如同冬日里的炉火,让老人们的晚年生活更有温度。
在冀州区,一个个适老化改造项目如同涓涓细流,汇聚成老年人幸福生活的江海。“让老年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在老年生活中也能托起稳稳的幸福。”宋洪刚说道。“我们将继续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从适老化改造入手,为老年友好型社会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广告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