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向 步履不停
衡水日报社副总编辑 刘彦成
十月丹枫似火,湖城秋色正浓。上周,2025中国公路自行车公开赛(衡水站)落下帷幕,1200余名选手在衡水湖畔破风前行,演绎速度与激情。同样竞速飞驰的,还有我们奋进的“车轮”——全域联动固粮仓、共享智造链全球、产业振兴激活力、托育服务惠万家……衡水正以“闯”的锐意、“实”的作风、“暖”的底色,在时代坐标镌刻奋斗印记。
风雨中筑牢安全防线。持续阴雨给秋收秋种带来严峻挑战,省长王正谱深入深州市田间地头,实地调研玉米抢收、烘干、储运及秋种准备,强调要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分类推进应急抢收、适期晚收,同步压实秋收冬种农资保障。全市上下科学施策:武强二丰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脱粒—烘干—仓储”一体化服务链,“让农民的丰收成果稳稳落袋”;桃城区组织农技专家80余人次下沉田间指导,调动452台玉米联合收获机、1490台小麦播种机等设备,提升抢收抢种效率;景县出台奖补办法,每吨玉米烘干补贴60元。为筑牢防汛“安全堤”,市委、市政府领导靠前指挥,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加密堤防巡查频次,安平、饶阳、武强三县联防联动,加固滹沱河堤防1.986万米,排查整改隐患288处,确保行洪安全。
项目驱动激活发展动能。深州市创新拓展“信用+”应用场景,实现企业注册“免申即办”,失信修复提速至两日。武邑县“全程帮办”服务成效显著,助力相关储能电站项目3个月完成洽谈并网,公司月盈利超1000万元,凸显营商环境优化红利。安平县推广“玉米+花生”复合种植模式,9200亩土地实现“一地双收”,推动农业由“单产导向”转向“效益导向”。衡水高新区景芝源灵芝产业园通过“灵芝+平菇”轮作,年产灵芝22万株,产值800多万元,带动4600余名农村妇女学习先进技术。故城县3000亩酸枣基地依托“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技术迭代实现亩均增产40%,成为中医农业核心产业。冀州区南午村镇多元发力,引入石墨烯产业园等7个项目,建设高标准农田1万亩,联农带农促增收。
开放聚势助推智造跃升。市委书记吴晓华到枣强县、冀州区调研时强调,以“共享智造”更好赋能特色产业集群,努力在做强做优县域经济上闯出一条新路。科技创新与开放合作,成为我市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双轮驱动”。日前,全市多项数字化创新成果亮相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丝网AI可视化数据中心、景县产业大脑、河北鑫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智慧校园区域平台等纷纷展示技术融合创新成果。与此同时,武强木版年画、深州黑陶、故城研学盒子等20余件衡水特色版权精品亮相国际版博会,吸引众多企业前来洽谈合作、共谋发展。定于本月28日开幕的中国(大营)国际皮草博览会,将聚焦产业创新、文化传承与国际合作,打造拓展全球商机的重要窗口。兴业沃土引来人才反哺,苏州衡水商会会长邢振魁投资1.13亿元在冀州建成玻璃钢制品生产基地,实现“苏州研发+衡水制造”协同发展,为新能源、环保产业注入新动能。
生动探索实践绿色发展。衡水湖补水至20.49米,进一步巩固了Ⅲ类水体标准,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精准满足现阶段生态用水需求,筑牢生态根基。阜城冬桃基地、武邑万亩红梨园、桃城区世外桃源农场入选省“秋采摘”主题游,串联农耕体验、非遗研学与衡水湖生态观光,打造京津冀短途休闲热点。湖畔首家骑行驿站投用,日服务骑友超百人次,联动民宿、农家乐消费升级。“衡马”吸引两万名跑者,“无废标准”、公益植树、凭号码布享全年文旅优惠等举措,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消费“留量”。自行车公开赛进一步塑造品牌赛事,向世界传递出“湿地画廊 绿动新生”的亮丽名片。
本周,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召开,将擘画“十五五”发展蓝图。行远自迩,笃行不怠。衡水将接续奋斗,以抢收的汗水换来廪实粮丰,以共享智造助力百行千业,以普惠服务提升民生福祉,使“这么近,那么美”的自豪感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