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奋进之姿奔赴美好金秋
衡水日报社副总编辑 刘彦成
未觉夏已尽,新秋斗志扬。时至九月,放眼衡水大地,项目建设争分夺秒、产业园区热火朝天、民生保障持续升温、幸福生活可感可及,处处涌动着追赶超越、奋勇争先的激情与活力,全市上下以奋斗之姿、拼搏之态共同奔向收获的金秋。
上周,市委书记吴晓华主持召开全市省级开发区产业发展专题会议,强调要培育壮大首位产业主导产业,全面提升经开区高新区建设水平。市长董晓航主持召开全市亿元以上项目调度会议,并到故城县、景县调研重点项目建设、主导产业数字化转型等工作。当前,各级各部门正以昂扬干劲抓投资、上项目,优服务、兴产业,推动高质量发展持续向上突围。衡水南站建设现场鏖战正酣,建筑工人们正全力以赴推进工程进度,力争实现早日通车的目标。以工代赈成绩亮眼,今年我市成功为35个项目争取中央资金1.43亿元,项目数、资金额均领跑全省。数智协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共享智造”应用场景加快拓展,景县橡塑产业一体化平台上线试运行,枣强复合材料、安平丝网、深州家居、冀州医疗器械4个产业集群率先建成先进设备生产线并投产,通过“换芯升级”,我市特色产业集群正逐步实现资源利用效率、协同创新能力、产业集群竞争力“三提升”,向着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迈进。为精准服务产业链,我市创新推出“衡水益链驿站”,实现政策、诉求、供需、要素一站通达,5月上线试运行以来,推送惠企政策及解读30余条,发布金融产品150余个,促成企业供需信息对接60余条,高效解决企业诉求两项。
以赛为媒,“燃”动湖城。尾波滑水、皮划艇、轮滑、国标舞、击剑、航空运动……一项项赛事接踵而至、精彩不断。今年以来,我市发挥体育赛事的引流和带动作用,推动体育与文旅、农业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将赛事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让赛事之“火”越烧越旺。截至今年7月,全市已面向社会公开举办各类赛事活动550场,吸引参与者逾140万人次,拉动消费24.67亿元。近期,我市推出8条“跟着五超游衡水”精品旅游线路,多角度、全方位地展现了衡水的人文历史、风物遗存、生态发展之美。让“看一场球”变“逛一座城”,“赛事经济”拉动消费的效应,在一个个热闹场景中清晰可见。
办好“关键小事”,绘就民生幸福底色。我市锚定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目标,构建生活垃圾分类全流程体系,创新探索“可回收物管理”的衡水路径,目前,再生资源分拣中心项目已成功投产,可精细化分拣81类可回收物,日处理可回收物20余吨;投放智能回收箱近600台,覆盖200余个小区,注册用户超6.2万,有效破解了生活垃圾分类“操作难、动力难、协同难”的困境。故城县以“制度+科技”筑牢“校园餐”安全防线,覆盖全县28所学校,惠及3.7万余名中小学生。着眼破解“带娃难”问题,我市精心打造“衡惠托”品牌,先后划定了174个“10分钟托育便民生活圈”,在主城区及各县市区布局密集网点,实现“家门口可托育”。群众之事,无论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看似细微琐碎,实则牵动人心。各级各部门把一份份“民生清单”作为奋斗坐标,把一件件“关键小事”当作“头等大事”,让民生“温度”更加可感可及。
今天,我市中小学校将陆续开学。教室窗明几净、操场焕发光彩,教案备好、物资就位,此前,各学校和相关保障部门做足“功课”,只为迎接孩子们“回家”。新的学期,就像是一张空白的画布,等待着莘莘学子用知识的色彩去描绘,用努力的线条去勾勒。
经历炎夏的炙烤煎熬,清朗丰澄的秋日愈显珍贵。为冲刺全年目标全力以赴,为创造美好生活拼搏奋斗,让我们始终保持只争朝夕、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以“人一之我十之”的劲头,同时间赛跑、以实干奋进,努力收获高质量发展的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