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果盈枝金秋季 拼搏实干正当时
衡水日报社副总编辑 信志锋
秋高气爽,硕果盈枝。在这满载收获喜悦的金秋时节,衡水大地处处涌动着实干的热潮。从深入人心的爱国主义教育到惠及民生的务实举措;从蓬勃发展的乡村振兴实践到温暖人心的文化传承活动,一幅幅拼搏实干的生动图景正在湖城大地徐徐展开。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抗战精神薪火相传。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我市广大干部群众通过多种方式收看大会盛况,共同见证这一伟大时刻。大家纷纷表示,要传承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为建设经济强市、美丽衡水贡献力量。武强年画博物馆内,一幅幅抗战题材年画讲述着背后的革命故事,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激励着新一代青年人砥砺前行。故城县郑口镇刘堂村作为民族英雄节振国的故乡,红色血脉代代相传,适龄青年踊跃参军报效祖国已成为传统。截至目前,刘堂村已接待社会各界人士5万余人,成为重要的红色教育基地。我市还通过举办市直机关全民国防教育暨365百姓故事汇主题宣讲报告会、“铭刻·铭记”特展、书画摄影作品展等活动,全面展现衡水抗战故事,激发爱国热情,凝聚奋进力量。
聚焦民生促进发展,深化改革增进动能。上周,市委书记吴晓华在桃城区、滨湖新区调研“校园餐”专项整治工作时强调,要聚焦关键环节,强化全程监管,坚决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市长董晓航在调研时强调,要全力抓投资上项目优环境,加快高质量发展步伐;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全市特色产业转型升级。今年以来,市妇联联合相关部门打造的“湖小苗”爱心社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市中小学校已成立“湖小苗”爱心社62个,招募“爱心爸妈”2397名,结对帮扶留守困境儿童2050名。科技创新方面,我市新认定9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总数达98家,数量居全省第三,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民生项目方面,市区胜利西路排水防涝提升项目完工,有效解决了积水问题,改善了市民出行条件。我市还推出一揽子生育支持政策,夯实资金项目保障,提升生育服务水平,高位推进生育友好型社会建设。
夯实“三农”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上周,我市召开全市乡镇党委书记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工作交流会,11位乡镇党委书记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主题,交流经验做法,共谋发展良策。今年上半年,我市锚定现代农业强市目标,持续增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不断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高效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农业农村经济保持稳中向好趋势——夏粮总产44.79亿斤,蔬菜产量146.1万吨,“米袋子”“菜篮子”供给充足;新建提升科技示范基地39个,签约引进农业招商项目37个;120个村基本建成省级和美乡村,655个村完成农村巷道硬化改造提升。武强县北代镇“八园同建”,着力打造高品质果蔬产业集群;阜城县漫河镇丰庄村建成果蔬深加工生产线,串起从田间到车间的完整产业链。这些生动实践,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益借鉴。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七夕节期间,我市各单位举办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弘扬传统文化,品味节日习俗。 桃城区81岁的“剪纸奶奶”呼淑稳创作剪纸作品《鹊桥相会》,展现剪纸艺术之美,传递传统文化深厚底蕴。在衡水湖畔举行的全国青年婚恋交友活动,为单身青年打造了集文化、旅游、交友于一体的沉浸式体验;市总工会、市妇联、团市委共同主办的公益单身青年职工交友活动,为百名单身青年职工搭建沟通桥梁,成功促成15对青年职工牵手;市博物馆举办公益婚纱拍摄活动,用镜头记录中老年夫妇历经岁月沉淀的爱情。
金秋是收获的季节,更是奋进的时节,全市上下正以拼搏实干争取发展“丰收季”。让我们坚定信心、乘势而上,将奋斗耕耘转化为发展实效,共同绘就农业增产、企业增效、群众增收的金秋画卷,奋力谱写衡水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