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衡水桃城区一处居民家中,20余平方米的客厅被改造成兼具创作与直播功能的小空间。37岁的王媛娇身着素雅新中式裙装,正对着镜头拆解手工技法,她手边帽架上的凤冠缀满珠饰、流光溢彩——谁能想到,这件精致的传统头饰,原材料竟是平日里被当作废品丢弃的易拉罐。王媛娇将这些废弃的易拉罐制作成各种样式的凤冠、头饰、摆件等艺术品,并在网上开设了手工课,将这变废为宝的技艺传授给更多手工爱好者。




王媛娇与易拉罐手工的缘分,始于去年5月的一次偶然。当时她整理阳台,丈夫攒下的空易拉罐堆成小堆,正让她犯愁时,12岁的女儿孙瑶冰念叨起《红楼梦》里王熙凤的凤冠,一句“妈妈,这个凤冠真好看”,让自幼痴迷传统元素、擅长绘画的她动了心思:“女儿喜欢,我就试试做一个。”







当即铺纸绘图、裁剪塑形,一周后,第一顶“专属凤冠”在她手中诞生。看着女儿戴上凤冠时眉眼弯弯的模样,王媛娇笃定了这份“手工事业”的方向:“一开始没想太多,纯粹是喜欢,女儿的笑容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这份因爱而起的手艺,渐渐延伸出更多温暖细节。去年夏天,一家人到景区游玩,女儿盯着拍照点的苗族头饰挪不开脚,却因收费过高默默拉了拉她的衣角。读懂女儿心思的王媛娇,回家后连夜上网搜集苗族头饰纹样图,手绘数十张图纸,耗时十多天将易拉罐剪成仿银饰片,最终拼装出一顶亮闪闪的苗族头饰。随着技艺愈发娴熟,京剧《贵妃醉酒》主题凤冠、传统状元帽、粉黛二十二凤冠等作品接连涌现,每件作品都要历经“清洗消毒—设计绘图—剪裁塑形—上色组装”四大步骤,让原本的废品蜕变为承载传统美学的载体。






真正让王媛娇“出圈”的,是今年夏天复刻的九龙九凤冠。当时女儿在网上刷到中国国家博物馆镇馆之宝九龙九凤冠,吵着要去现场看看,因现实原因未能成行,看着女儿耷拉的小脑袋,王媛娇蹲下身承诺:“博物馆的看不成,妈妈给你做一顶一模一样的。”


为还原凤冠细节,她翻遍全网搜集高清细节图反复琢磨,却被易拉罐材质偏软、难以塑造立体龙形的问题难住。此后一个月里,她趁女儿上学或熟睡的碎片化时间潜心创作:剪开易拉罐仔细清洗消毒,对照图纸剪出龙身轮廓,再用小锤子一点点砸出鳞片纹路;经过十多次试验,终于摸索出“两片对称纹样叠加粘贴”的技法,让立体龙形“活”了起来。最终,这顶耗费20多个易拉罐、累计制作一个月的复刻凤冠惊艳亮相,女儿捧着凤冠原地转圈的场景,成了她最难忘的画面。






在去年7月,怀着“帮更多宝妈留住亲子快乐时光”的想法,王媛娇开启首场手工直播。初播时2000多名网友涌入直播间,让毫无经验的她一度慌乱,幸得热心粉丝主动帮忙控场。如今她的直播教程讲解细致,从剪裁角度到上色技巧都讲解到位,每当看到宝妈们在评论区晒出亲子合作的头饰作品,她总说:“比账号涨粉还开心。”


如今,王媛娇拥有了更多的粉丝,网友点赞的不仅是她巧夺天工的手艺,更是藏在每道纹样里的深沉母爱。“废弃易拉罐本是废品,可当它变成孩子头上的凤冠,就载着母爱和传统味道了。”望着展示架上的一件件作品,王媛娇感慨道。在这间小小的客厅直播间里,易拉罐经巧手打磨焕发新生,母爱与传统美学在此交融共生,也让非遗之美悄然走进了更多寻常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