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是“世界镇痛日”,这一由国际疼痛学会(IASP)于2004年发起设立的全球性健康日,旨在唤起全世界对疼痛管理的重视。为深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老年失能预防核心信息》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提升我省中老年人群健康水平,降低带状疱疹疾病负担。


  目前,多地省疾控局如:河南省、山东省、湖南省等,以及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已陆续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带状疱疹疫苗减免接种的惠民政策。该惠民政策的落地,不仅标志着疼痛管理正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也进一步凸显了慢性疼痛作为独立疾病应得到系统防治的重要性。随着各地接种工作的陆续开展,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将享受到这一实实在在的民生福利,远离带状疱疹及其后遗神经痛的困扰。在本次惠民活动中带状疱疹疫苗实行惠民价,享有五折或者首剂免费的优惠政策,显著降低接种经济门槛!



  “会呼吸的痛”:从带状疱疹到慢性疼痛


  带状疱疹,俗称“缠腰龙”,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在人体内潜伏数十年后,趁免疫力下降时“复活”引发的疾病。它的痛,不只是皮肤上的疱疹,而是刺骨的神经痛。很多老人说:“像刀割、像火烧、像电击。”更糟糕的是,有些人疱疹消退了,却留下挥之不去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一疼就是几个月,甚至几年。除生理折磨外,PHN还会严重损害患者的精神健康、睡眠质量及日常活动能力,导致个人生活质量下降,同时加剧家庭与社会医疗负担。



  疼痛会“慢性化”,治疗窗口极窄


  世界镇痛日将疼痛列为第五大生命体征,意味着它需要像监测血压一样被系统管理。对于带状疱疹,最严峻的挑战在于其可能迁延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一种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的慢性疼痛疾病。


  带状疱疹的治疗目标包括促进皮损消退,缓解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1.带状疱疹的治疗主要以抗病毒、镇痛等药物为主,早期积极使用抗病毒药如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等。


  2.一旦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后,我们首要是控制疼痛,用镇痛药物保证良好睡眠以及乐观的心态去应对后续治疗。


  3.抗病毒药物应在发疹后72 h内开始使用,获得最佳治疗效果。因此,早期识别带状疱疹的“伪装”症状,结合疼痛部位、皮疹特征及伴随表现进行综合判断,是避免误诊、改善预后的关键。从“被动止痛”到“主动防痛”


  接种带状疱疹疫苗是预防带状疱疹的有效措施。本次惠民活动通过社区医院、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网点提供就近接种服务,并配套健康咨询与科普宣传,帮助居民更全面了解疾病与疫苗知识。目前我国参与惠民活动的两类带状疱疹疫苗:国产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与进口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其中,国产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适用于无带状疱疹疫苗接种史、无接种禁忌的40岁及以上人群,仅需一针;重组带状疱疹疫苗则适用于既往无重组带状疱疹疫苗接种史、无接种禁忌的50周岁及以上所有人群,免疫程序为两剂次。


  疼痛,不应是生活的背景音。在这个世界镇痛日,让我们不再被动等待疼痛的审判,而是主动出击,用科学的认知和行动,守护无痛、优质的生活品质。


编辑:牟玉珍


来源:中国经济新闻网
原标题:世界镇痛日|多地启动带状疱疹疫苗惠民接种,为中老年健康“减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