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阜城县古城镇小王庄村驻村工作队—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水文工程地质大队带领该大队科普志愿者,走进阜城县职业学校,为学生们打造了一场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的地学知识科普盛宴,将地质奥秘与节水责任深深植入学生心中。
活动现场,志愿者们以“守护脚下家园,关注地面沉降,共筑安全未来”为核心主题,创新设计“理论讲解+互动体验+标本观摩”三维环节,让科普内容既“有料”又“有趣”。
在科普讲座环节,志愿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贴近生活的案例,将抽象的地质知识转化为鲜活内容——从岩浆冷却形成岩石的漫长历程,到地震、地面沉降等地质现象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一步步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好奇心与探索欲。
围绕地下水保护这一民生重点,志愿者更是下足功夫。他们通过展示地下水超采导致土地开裂的真实案例资料、动态呈现地下水位变化的数据分析图表,再结合“地下水能喝多久”“地面沉降会影响房屋安全吗”等互动问答,让学生们直观认识到地下水过度开采对生态环境、居住安全的潜在危害。课堂上,学生们踊跃举手提问,围绕“如何减少地下水使用”“家里哪些习惯会浪费水”展开热烈讨论,在轻松交流中深入理解地下水保护民生工程的意义,逐步树立“节水有责”的意识。
此外,志愿者团队还带来了一批珍贵的岩石矿物标本,其中,既有来自地下深部、记录着地球亿万年变迁的岩石样本,也有因长期地下水超采导致地面微沉降的黏土块。当学生们近距离观察这些带着岁月痕迹的标本时,无不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与深邃,更深刻体会到水资源保护与人类生存发展的紧密联系。
“以前总觉得节约用水是口号,今天看到这些因超采变形的黏土块,才知道每一滴水都关系着家园的安全!”高二(1)班的李苏承拿着标本,激动地和身边学生分享,“以后我不仅自己要随手关紧水龙头,还要提醒家人朋友一起节水,咱们一起守护好脚下的土地。”其他学生也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今后将从自身做起,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用实际行动守护共同的家园。
此次地学科普帮扶活动,不仅为乡村学生搭建了“触摸科学、探索自然”的平台,帮助他们拓宽视野、提升科学素养,更让节水环保理念在潜移默化中扎根。这一举措既为阜城县水资源可持续管理注入思想动力,也以科普教育为纽带,为乡村人才培养、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生动诠释了“以知识赋能乡村,以责任守护家园”的深刻内涵。
通讯员:丁磊 李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