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感悟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成果,领略边疆发展变迁的风采,7月21日至25日,大连民族大学国际商学院“石榴花开 赤籽同心”实践团深入朝鲜族自治州,开展“大国边疆 青春聚吉”专项社会实践活动,以青春视角解码边疆发展与民族团结的“融合密码”。
延边双馆研学:悟边疆内涵,植团结信念
在延边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馆和延边博物馆内,实践团成员沿着展陈线索深入研学:既回溯“延边烽火”的峥嵘过往,也凝望“民族团结”的鲜活图景;既触摸沉淀历史厚度的古代文明遗存,也见证迸发时代活力的现代发展成果。泛黄的史料与鲜活的案例相互映照,让“边疆并非边缘,而是前沿”的深刻内涵,在成员心中深深扎根。
走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社区”——延吉市北山街道丹英社区,实践团与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社区党委书记王淑清开启了深度对话。凭借24年扎根基层的丰富经验,王淑清书记详细分享了丹英社区在基层民族事务统筹、民族“互嵌式”社区建设中的创新思路与落地办法。
这让实践团成员真切领悟到:民族团结从不是空泛的概念,而是渗透在邻里互助、日常相伴中的具体行动,这些贴近民心的实践探索,正是民族团结进步最生动、最具说服力的现实印证。
光东村焕新记:守文化根脉,注振兴动能
十年光阴流转,光东村的面貌已然换新:昔日稻田化作观光景区,传统农房变身特色民宿,这个曾经的朝鲜族村落,如今已成为“美丽乡村示范村”。走进标准化水稻种植基地,智慧农业设备正实时监测着土壤的各项数据,实践团成员在翻滚的稻浪间,不仅触摸到丰收的喜悦,更清晰感受到各民族携手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坚实脚步。而这蜕变也印证着乡村振兴的核心----既要守护好文化根脉,更要为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三合村话青春:实践献边疆,悟青年责任
实践团和西部计划志愿者一同走进龙井市三合镇三合村。这座静谧的边境小村,凭借“古树咖啡”等特色文旅项目的创新实践,成功唤醒了沉寂的山林,让原本寂静的山野蜕变为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的活力阵地。
在三合村小道上,西部计划志愿者讲述他们扎根乡土、服务边疆的动人故事,与实践团成员共同探讨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这些志愿者以青春为笔,生动诠释了“奉献”的内涵,也让实践团成员深刻悟到:边疆与乡村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青年人的坚守与付出;民族团结是加速社会进步的脚步,助力发展不断向前;当代青年则是为民族复兴注入鲜活力量,让未来更具生机。
大连民族大学“石榴花开 赤籽同心”实践团的延边之行,既是一次探寻民族团结与边疆发展的实践之旅,更是一场沉浸式感受朝鲜族特色文化魅力的体验之旅。实践团以青春视角,既读懂了延边地区在民族团结引领下的发展密码,也深深沉醉于这片土地上特色文化与时代发展交融的独特魅力。
这场实践让青年学子深刻明白:延边的发展,是民族团结筑牢根基、特色文化注入灵魂的生动写照;而守护文化瑰宝、助力边疆发展,正是当代青年践行 “石榴籽”同心之责的应有之义。
编辑:牟玉珍
原标题:青春赋能促团结,延边共谱同心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