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业态加速迭代、风险挑战日趋复杂的背景下,阜城农商银行立足服务“三农”和地方经济发展的定位,以审计监督为重要抓手,推动审计工作从“事后纠偏”向“全程防控”转型,通过“四强化”举措全面提升审计效能,为全行高质量发展构筑坚实保障。


强化审计全覆盖,织密风险防控网络。结合省联社年度审计部署与自身业务特点,聚焦信贷业务、财务核算、资金运营、风险合规等核心领域,科学制定2025年度审计计划。截至6月末,审计系统已立项7个,其中专项审计6个,突击审计1个,剩余项目按进度稳步推进,通过全流程跟踪监督,从源头防范系统性风险。


强化非现场审计,提升风险预警能力。创新审计技术应用,安排专人负责审计系统动态建模——针对易发生风险的业务场景建立临时任务模型,同时高效处置系统推送的疑点信息,确保风险隐患“早发现、早提示、早督导”。建立“每日核实、每月汇总、及时移交”机制,对疑点库信息按业务类型分类梳理后,精准推送至相关条线管理部门联动处置。截至6月末,各类疑点信息均已完成核查整改。


强化问题整改,压实全链条责任。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实行“清单式管理”,逐项明确整改标准、责任部门、责任人及完成时限,确保问题“整改清底、不留死角”。同时深挖同类问题根源,推动“个案整改”与“系统治理”相结合,举一反三完善管理流程,切实提升业务条线履职能力,促进全行运营规范化水平持续提升。


强化成果运用,放大审计监督效能。建立“问题揭示—原因剖析—制度完善—培训落地”的闭环机制,通过《风险提示书》等载体向各级管理层精准传递风险信号。针对典型问题开展专题培训,将审计成果转化为全员合规意识提升的推动力;联合业务条线开展“回头看”检查,坚决遏制“屡查屡犯、前清后增”现象,让审计监督真正成为经营管理的“防火墙”和提质增效的“助推器”。


通过系列举措,阜城农商银行已构建起“覆盖全面、预警及时、整改彻底、成果长效”的审计管理体系,为持续服务实体经济、实现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讯员:张文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