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航拍的位于雄安新区启动区的雄安科创中心及建设中的二期、三期项目。河北日报记者刘光昱摄


  塔吊林立,焊花飞溅,混凝土泵车与运输卡车往来不息……夏日清晨,太阳尚未升起,雄安新区启动区的工地上已是一片忙碌。


  从空中俯瞰,启动区核心地带,雄安国贸中心、金融岛一体化项目、雄安科创中心等一个个重点项目拔节生长。在各类机械设备轰鸣声交织成的“奋进交响曲”中,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的轮廓愈发清晰。


7月4日,雄安国贸中心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进行施工作业。河北日报记者刘光昱摄


  雄安国贸中心平均6至7天“长高”一层


  作为未来之城的城市名片,雄安国贸中心项目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重塑城市天际线。这个占地面积约200亩、总建筑面积约106万平方米的超级项目,包含9栋单体建筑,融合高端办公、商业、酒店、公寓、航空服务及轨道交通枢纽等多种业态,建成后将成为雄安新区的活力门户、城市地标和城市名片。


  6月30日,记者走进雄安国贸中心项目现场,震撼感扑面而来:春节后刚“露头”的多栋建筑,已经“长高”到需要仰视才能看清全貌。项目最高的两栋楼——41-2#楼和42-2#楼,分别施工至19层和22层;有“生命之树”美称的航站楼主体结构已封顶,“树冠”枝繁叶茂,施工人员正在进行外立面玻璃安装;总高7层的集中商业楼已经建至第7层,未来这里将成为新区最大的高端商业区……


  “目前,项目现场有5400多名施工人员昼夜不停地施工建设,以平均6至7天建一层的速度全力推进。”雄安国贸中心项目三工区负责人徐可新说。


  重点项目拔节生长,离不开建设者们夜以继日的奋战,也离不开先进技术和创新理念的应用。


  记者看到,41-2#楼和42-2#楼的楼身,均被一台巨大的设备包裹——这台“钢铁神器”名叫造楼机。它由支撑顶升系统、钢平台系统、挂架系统、模板系统、智能装备系统五大体系组成,能随着建设进度自动上升。有了它,施工人员不用搭脚手架,也不用再受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影响,建设效率大大提高。


  创新的“立体穿插”施工方法,则进一步提高了建设效率。


  在航站楼南侧,有一栋总高22层的商业办公楼。该楼在建设过程中,采取顶部与底部同时施工的方式,这是“立体穿插”施工方法的体现。


  “传统的建设方式是等项目主体结构封顶后再进行外立面施工,而我们在楼主体结构施工到10层时,就同步进行外立面安装。”徐可新说,“立体穿插”施工方法将传统的“串联”作业改为“并联”作业,利用不同楼层的分层施工和工序穿插,实现多工序在空间和时间上并行开展,将整体建设效率提高30%。


  拼搏与智慧,正让蓝图成为实景。设计高度143米的42-2#楼,将以崭新的姿态重塑未来之城的天际线;螺旋上升的航站楼,将以30分钟直达大兴机场的速度连通京雄;商业办公楼、公寓、酒店等拔地而起的建筑,将汇聚来自全球各地的商业要素,构建崭新的消费场景……雏形初显的雄安国贸中心,在建设者们争分夺秒的奋战下,正一步一步成为金光闪闪的城市名片。


  汇聚金融创新动能


  距离雄安国贸中心不到2公里处,金融岛站周边一体化开发项目(以下简称“金融岛一体化项目”)的建设如火如荼。2000余名工作人员、36台(套)机械在现场有序施工,项目进度压茬推进。


  金融岛一体化项目总建筑面积超78万平方米,涵盖办公、公寓、商业、交通等功能,将打造国际金融创新集聚区和雄安开放创新活力区。今年1月,金融岛项目总包工程全面开工。今年的建设目标是到12月底实现首栋塔楼封顶,工程整体冲出正负零。


  “施工进度最快的一工区B地块已冲出正负零。”记者跟随雄安集团雄商金融岛公司项目经理张加健走进B地块施工现场,只见多名工作人员正在进行钢筋绑扎、模板支设施工,现场一派繁忙。


  金融岛一体化项目周边项目众多,附近的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财富大厦、京雄快线、东西轴线金融岛站配套枢纽、城市文化广场等项目也正在稳步推进中。


  “目前,金融岛项目片区有6家建设主体共8个建设项目同步推进,如何与其他项目协同合作、交叉施工,对我们来讲是一大考验。”为此,张加健几乎每天都跟各项目方进行沟通,推进片区项目协同施工和降本增效。


  “四轨交汇”,是金融岛一体化项目的一大亮点。“京雄快线与规划地铁M1、M2、M5线将在我们这个项目地下进行换乘,这里还布设了公交换乘中心。同时,雄忻高铁也从项目地下穿过。”张加健介绍,项目依托周边办公、金融、商业、教育、医疗等资源打造具有交通优势、金融特色的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站城一体化枢纽。与此同时,项目与东西轴线地下空间、城市文化广场商业人行互联,实现地下商业联动开发。


  随着“四轨交汇”的智慧枢纽逐渐成形,金融岛一体化项目正串联起金融创新、国际商务、智慧服务等功能,与周边的中国工商银行、财富大厦、城市文化广场等形成共生共荣的产城生态,构建朝气蓬勃的金融创新活力区,为未来之城的高质量建设发展注入金融创新动能。


  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


  在启动区中央绿谷旁,雄安科创中心二期、三期项目建设正稳步推进。


  雄安科创中心是雄安新区重要的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平台载体。目前,一期已建成投用,布局了科技成果交易、展示中心和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谋划建设了新一代信息技术、干细胞、卫星导航等公共实验平台。


  雄安科创中心二期、三期项目总建筑面积约8.47万平方米,包括6栋研发办公楼。目前,6栋楼主体结构已封顶,进入内部装修阶段。


  “雄安科创中心二期、三期定位为科技创新平台和概念验证平台,每一栋楼都谋划了清晰的产业定位。”雄安科学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二期包括创新A栋、创新B栋和实验楼,其中创新A栋专注于新材料领域,创新B栋专注于空天信息、时空信息、北斗导航等领域,实验楼专注于航天资源、太空资源管理领域。三期包括两栋实训楼和一栋中心楼,其中实训A栋将打造生物医学公共实验平台,实训B栋专注于类脑智能领域,中心楼专注于数智医疗、泛血管技术和手术机器人的研发。


  清晰的产业定位,正在形成“一栋楼构建一项能力支撑”的创新生态。而在雄安新区高新区,雄安科创中心中试基地(以下简称“中试基地”)二期、三期项目建设也在有序推进,有力地促进科技成果向生产领域转化。


  6月30日,记者走进中试基地,已经投用的一期项目集聚了增材制造、智能装备、自主信创等领域的10余家科技企业。在二期、三期项目建设现场,运输卡车进进出出,水泥泵车轰轰作响,施工人员有条不紊忙碌着。


  雄安科学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中试基地二期项目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规划建设9栋厂房,预计2025年11月竣工交付,重点引入空天信息、商业航天等产业。三期项目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规划建设4栋厂房,重点引入增材制造、前沿新材料等产业。目前,二期已储备了10余家意向入驻企业。


  随着项目建设推进,雄安科创中心与中试基地正构建起“研发—中试—产业化”全链条创新体系,让原始创新的种子在实验室与中试车间的接力中破土成林,结出丰硕的科创果实。


  从雄安国贸中心拔地而起的一栋栋建筑,到金融岛地下纵横交织的轨道网络;从雄安科创中心实验室里跃动的数据,到中试基地先进的智能产线……一个个重点项目的火热建设,不仅打造着未来之城的钢筋铁骨,而且源源不断地汇聚高端创新要素,将金融资本的活水、科技创新的火种与城市的肌理深度融合,勾勒出未来之城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画卷。(河北日报记者 康晓博)



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
原标题:新意盎然,奏响雄安夏日建设“奋进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