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台城特别支部’在这里诞生,这开创了党把支部建在农村基层的先河。在李大钊先生进步思想的影响下,弓仲韬毅然决然地投身革命浪潮……”夏日骄阳似火,却挡不住人们追寻红色足迹的热情。
7月1日,在安平县台城村的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纪念馆内,一群参观者正跟随着讲解员门泽朋的脚步,缓缓穿梭在历史的长廊中。
2015年,12岁的门泽朋通过层层选拔,成为纪念馆首批“小小讲解员”。初次站在展厅前,他紧张得手心冒汗,声音也不自觉地颤抖。“大家看,这就是当年弓仲韬爷爷创办平民夜校的地方……”当看到游客们专注的眼神时,这个腼腆的男孩突然找到了勇气。
从背诵讲解词到结合展品讲述革命故事,再到能从容解答游客提出的党史问题,门泽朋在讲解中逐渐成长。这段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表达能力,更在他心中种下了红色基因的种子。
“曾经作为‘小小讲解员’的经历,对我的专业学习和人生选择产生了深远影响,促使我大学选择旅游管理专业,最终回到纪念馆工作。”门泽朋回自豪地说。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馆“小小讲解员”全新升级为“拾光少年说”。在品牌发布活动现场,已成为纪念馆专职讲解员的门泽朋,将象征责任的讲解旗郑重交到新一代少年手中。
十年间,246名青少年在纪念馆完成从听众到“小小讲解员”的转变,231万余人次游客通过他们的讲解触摸历史温度,这里已成为我市最重要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党员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基地之一。
“每一次聆听弓仲韬变卖家产创办平民夜校的故事,都让我深受触动。”中国政法大学学生安慧奇激动地说,“红色精神蕴含的崇高价值理念,为我筑牢了价值根基,对正义的追求、对理想的坚守,都是从红色故事中汲取的力量。”这位同样有过“小小讲解员”经历的女孩,如今在课堂讨论中总能引经据典,将革命先辈的公平正义理念与现代法治精神相结合。
十年间,纪念馆馆长曹晓慧见证了很多像门泽朋、安慧奇这样的成长轨迹。“这些‘红色小传人’不仅活跃在纪念馆,更把革命故事带进校园、社区,让红色故事走进更多人心中。孩子们在讲解中读懂‘敢为人先’的精神。不少人后来投身文旅、教育领域,形成‘认知到传承’的成长闭环。”曹晓慧介绍。
在纪念馆的互动体验区,新一批“小小讲解员”正在进行礼仪培训。他们挺拔的身姿、专注的神情,与十年前门泽朋初入馆时的青涩形成奇妙呼应。
从一个人到一群人,从一座馆到一座城,红色教育正在安平落地生根。这片承载着革命记忆的土地,正通过一代代人的接力讲述,让红色火种永远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