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100只蛋鸡起家,发展到存栏量近百万只,年产鸡蛋1.7万吨,销售额过亿元,河北星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主动拥抱新兴科技,建设了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成为河北省蛋鸡产业的重点龙头企业——


“全面转型升级,让消费者都吃上好鸡蛋!”


本报记者 刘元元 张旭辉 刘国磊




走进位于深州市东安庄乡清辉头村的河北星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火农业”)智慧蛋鸡养殖示范园,扑面而来的是蛋鸡有节奏啄食的画面。这里闻不到刺鼻的鸡粪味,看不到大批工人忙碌的场面,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的环境中,一套套全自动养殖设备正有条不紊地运行,一枚枚干净优质的鸡蛋排着队“钻”进蛋托,还有卖蛋主播的直播镜头、屏幕上显示的各项数据……


“只有全面升级,企业才能做大做强;只有拓宽思路,不断转型,企业才能长足发展。升级就要依靠科技、更新设备,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转型就要放眼整个生态农业,打通养殖、种植,才能实现多元发展。”全国劳动模范、星火农业创始人李建社说。


航拍俯瞰星火农业公司设施大棚和玻璃阳光大棚。张旭辉  摄


智慧养殖替代“土法”喂养

两个人轻松“拿捏”11万只蛋鸡


俯瞰星火农业公司13栋高标准鸡舍。张旭辉  摄


年逾古稀却精神不减的李建社介绍:“从1982年散养100只蛋鸡,1986年笼养,1990年组建公司实现企业化经营,到1993年至2004年期间搞种鸡、孵化,再到最近十几年的智慧化养殖,让我明白了必须全方位升级!”


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星火农业2017年自主建设了百万现代智慧蛋鸡养殖产业化示范园,2023年建成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成为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实现了蛋鸡养殖的智慧化。这首先体现在了饲喂上。


“我们不买成品饲料,都是自己采购原材料制作。自己的配方,自己生产,绝不添加抗生素。鸡吃得好,才能产出优质蛋。”李建社的儿子、星火农业总经理李彦丰说。


在星火农业162亩蛋鸡养殖区的西头,是自动化饲料加工车间。近百万只蛋鸡每天的“营养餐”,就出自这座“中央厨房”。各种食材按配比加入料仓,数字化精准饲喂管理系统的操作人员在触屏上轻点几下,不一会儿“营养餐”便鲜香出炉。不经人工运送,饲料直接进入总长400余米的密闭管道,定量输送到每座鸡舍,然后再通过下一级传送系统直达蛋鸡面前。


干净整洁的鸡舍内蛋鸡正在进食。张旭辉  摄


“过去是‘土法’喂鸡,要推着小车,一排排添料,几十个人都忙不过来。而且人在鸡舍里走动多了,蛋鸡很容易受惊,影响产蛋率。”李彦丰说。


“过去两个人‘伺候’1万只鸡都忙得不行,现在两个人轻松‘拿捏’11万只!”老员工、鸡舍管理员王新华笑着说,再不用像以前那样运料、添料、清粪、捡蛋,只需操作这些智能化系统,让它们去管护蛋鸡。


各种自动化系统和设备

让蛋鸡“过”得好鸡蛋品质高


除了“中央厨房”、“一键式”饲喂系统让蛋鸡吃得好,星火农业还有各种自动化系统和设备,让蛋鸡“过”得好,产的蛋品质高。


工人正在查看鸡舍内的全自动精准环境控制系统。张旭辉  摄


星火农业的蛋鸡住“五星标间”。13座鸡舍每座最多能饲养11万只鸡。全自动精准环境控制系统配置智能风机、湿帘、通风小窗等硬件,结合传感器实时获取环境数据,并上传到中控平台,随时调控,从而保证恒温、恒湿、空气清新,蛋鸡病死率由当年“土法”养殖时的15%到30%,直降到了现在的3%到8%。


疫病检测预警系统的巡检机器人,根据预设路径每天“溜达”几圈,自动监测蛋鸡健康状态。哪怕有一只鸡情况异常,系统也会第一时间预警,提示工人处置。


鸡舍里闻不到鸡粪味,是因为有全自动粪污收集与管理系统及时、全面清理,既解决了人工清粪难题,又消除了污染。“绝不能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利益,那是假转型、假发展,从长远看更不是升级,而是降级。”李建社经常这样告诫李彦丰。


星火农业还引进蛋品智能化分级设备,对鲜蛋进行清洗、消毒、喷码、检验、称重、包装。李彦丰说:“鸡蛋从产出到落进蛋托,不经人手。只有把装满鸡蛋的蛋托放入箱子时,才用人工。”


2024年,星火农业的鲜鸡蛋取得了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的“特质农品”证书。每天都有上千个蛋箱排着队等着被装满,经销商们看中的就是这里鸡蛋的品质。星火农业还在分装车间、各直营店搞起网络直播,吸引了更多消费者。每年产出的1.7万吨鸡蛋,就这样通过线上、线下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销售额过亿元。


“安全、绿色、健康、营养,是我们一直以来的标准。全面转型升级,让消费者都吃上好鸡蛋!”李建社一语道破了43年来的奋斗目标。


防范化解单一养殖风险

增上种植实现多元化发展


工人在玻璃阳光大棚中查看无土栽培的蔬菜长势。张旭辉  摄


李建社说:“我是农民,对土地有着与生俱来的感情。更重要的是,从企业多元化发展角度来看。增上种植,能防范、化解单一从事养殖的风险。”因此,2017年星火百果生态园项目上马。星火农业开启了多元化发展之路。


生态园通过流转土地,引进国内先进的农业规模化种植技术和生产设备,建成28座高标准错季鲜桃设施大棚、3座玻璃阳光果蔬大棚,集果蔬种植、观光采摘、生态农业研学于一体,如今年产值已达1500万元。


每年春节前后,桃子错季上市,香气四溢,甜脆可口,成为各地大超市炙手可热的果中佳品。今年4月底,他们种植的“红梅3号”“油蟠桃6—17”荣获河北省特色产业协会设施桃“桃王”奖,“黄金蜜”“春丽”荣获优质产品奖。


玻璃阳光果蔬大棚承接了国家“五好两宜”和美乡村试点项目:用椰糠条代替土壤种植小番茄,有效防止土传病害和作物重茬,提升土地利用率;草莓种植则采用专用架模式,既适合观光采摘又增产增收;以立体栽培、三角雾培、漂浮床、圆桶、鱼菜共生等形式,打造了生态农业科普教育研学基地。“经常有中小学生来研学。得让孩子们从小了解农耕文化,看到科技兴农的成果,激发他们对农业的热情。”李建社说。


点亮循环农业“星火”

放眼未来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分装车间内鲜蛋经过清洗、消毒、喷码、检验、称重、等工序。张旭辉  摄


工人将经过清洗、消毒、喷码、检验、称重、等工序的鲜蛋进行分装。张旭辉  摄


鸡蛋正在通过传送带传输。张旭辉  摄


星火农业走上了多元化发展之路。然而,他们还有更高的目标。


去年底,《农业农村部关于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指导意见》印发,让李建社谋划起了星火农业新的发展蓝图。


“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农业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准,以加强农业资源集约利用、投入品减量增效、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为重点……健全农业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机制,提升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加快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根据这份指导意见,李建社确定了增上循环农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的大目标。


目前,星火农业正准备再流转上万亩土地,种植优质小麦和玉米,同时继续扩大蛋鸡养殖。“打下的粮食不外销,用来制作饲料。鸡粪则做成有机肥回补到农田和大棚。”李彦丰说,这样一来,养殖和种植紧密结合,相互支撑,从而形成完整的、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农业。


预计将来每年能直接节省饲料成本4,200万元,鸡粪制作有机肥收益 6375万元。


“星火农业在本地算是小有名气,但放在全国真的就是‘星星之火’了。但是我们会坚定不移地跟随国家加快农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步伐,做好循环农业,为促进乡村生态振兴多做贡献!”这是李建社、李彦丰父子的心声,也是星火农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