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服务到专业培训,从理论宣讲到实操技能……如今在衡水市安平,一支能力全面、业务精通、群众满意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活跃在各个社区,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穿起社区服务的千条线,让社区治理更接“地气”、更有温度。
这得益于安平县开展“社区大讲堂”推进社区工作者从“一专”到“多能”,着力锻造一支全能社工服务队伍,为社区治理注入新活力。
“我们瞄准群众‘家门口的需求’,把理论宣讲、按摩养生、矛盾调解这些实用技能纳入必修课。”安平县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自2024年启动以来,“社区大讲堂”已开展24期培训,涵盖家庭保健、心理健康、亲子沟通等多个领域,通过“理论+实操”模式,让80余名社区工作者转型为“全科能手”,累计服务居民500余人次。
为强化专业能力培养,“社区大讲堂”通过系统培训提升社区工作者综合素质。在“小板凳”理论宣讲培训中,邀请经验丰富的专业老师,帮助学员们学习如何用通俗语言向居民讲解政策。社区工作者李聪在小区广场用“拉家常”方式宣讲养老政策,吸引了不少居民驻足聆听。
针对社区工作者职业发展需求,大讲堂专门开设社区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培训课程。课程围绕综合能力、实务等核心考点,结合社区矛盾调解、民生服务等真实案例展开教学。正在备考初级社工师的小张分享道:“以前处理居民问题凭经验,现在通过系统学习,不仅掌握了专业理论知识,还学会用科学方法分析解决问题,工作起来更有底气了。”
为了让“社区大讲堂”更接地气,课程设置紧贴居民实际需求,同时强化社区工作者“全科”服务能力。在保健按摩培训课后,社区工作者不仅自己学会头部按摩手法,还上门把技能教给居民。友林社区居民李爱国称赞道:“学会了这招,不仅能给自己放松,还能帮老伴缓解头疼,太实用了。”艾草手工课堂上,社区工作者们带领居民用艾叶、棉布制作艾锤,既传授手工技巧,又普及中医养生知识。亲子教育课堂里,他们化身“面点老师”,手把手教家长和孩子揉面蒸花馍,在传承手艺的同时促进家庭互动。课程在惠及居民的同时,社区工作者也实现从“单一服务”到“多元赋能”的转变。
“社区大讲堂”的系列课程让社区工作者成长为服务“多面手”。安平县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深耕“社区大讲堂”品牌,深化“全科化”培养模式,以更贴合居民需求的课程设置推动专业力量下沉,让社区工作者既能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又能提供精准化、多元化服务,以“人才赋能”推动社区治理提质增效。
通讯员:崔颖迅 李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