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在欣欣向荣的高质量发展之春

衡水日报社副总编辑 黄建


万物复苏,春意滋长。纵览衡水大地,时代浪潮与奋进脚步交相辉映。湖城儿女在科技创新最前沿勇攀高峰,在县域经济主战场破题突围,在民生福祉关键处深耕细作,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谋篇布局,深化改革激活发展动能。上周,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倪岳峰到我市调研,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全国两会精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市委书记吴晓华与中铁国资党委书记、董事长薛健一行的工作座谈,释放了坚持创新驱动、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强烈信号。全市上下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动力,锚定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目标,持续以“强招商、上项目、优环境”为主线,推动衡水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科技创新,攀登“智造”高度。上周,我市自主研发的“宝云号”大型无人运输机成功首飞,以26小时超长航时、200公斤大载重、150万元低价格三大突破,为低空经济注入“衡水智慧”。在安平县,河北省首个“众筹科研”项目正加速技术攻坚,河北丝筘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联合高校、产研院所、科技服务公司,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推动产业从“织造”向“智造”转变。河北鑫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执“科创之笔”,不仅为教育搭载创新“引擎”,更为医疗、政务、企业数字化领域提供了智慧方案。“老报今读”专栏稿件亦展创新风采,全市7座百兆瓦级独立储能电站项目稳步推进,位于武邑县的全国单体最大组串式储能电站投运,彰显新能源存储技术的绿色蓬勃发展。

砥砺奋进,激活县域动能。我市出台《衡水市促进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深州绿色家居产业园内,80余家京企“抱团”入驻,年产能突破700万套件,创36亿元产值新高,书写智能家居的“协同新篇”。枣强县依托省复合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搭建集采、制造、创新、服务共享平台,达成收录37项专利技术成果与62项应用标准的“共享智造”新成效,助力复合材料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冀州区82.67万亩高标准农田上尽显“智慧范儿”,自动化喷灌设施、水肥一体化技术、“AIPA”智慧决策型精准农业系统,给农业安装了全链条智慧“大脑”,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强劲支撑。

枝叶关情,彰显城市温度。民生是改革发展的最终落脚点,《衡水日报》《衡水晚报》以专题化服务提升民生质感:卫生健康专版为市民提供科学减重、健康睡眠、听力保护、用药安全等养生秘诀;法治时空、警务平台专版聚焦消费者维权、AI时代信息辨别、隐私保护等民生实事,奉上贴心方案。民生工程更显力度:市区19万户居民免费加装物联网燃气报警器,筑牢安全防线;全市2.3万余台(套)农机具完成“体检”,为春耕生产安全有序开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武邑县构建大融合式康养体系,总投资17.4亿元,托起“银发经济”;冀州区创新机制,科技赋能,破解“垃圾围村”难题;景县打好“组合拳”促进就业创业;桃城区河西街道发布文明实践品牌项目,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发展有力度、幸福有温度”。

军民融合,共筑钢铁长城。桃城区、阜城县、景县、安平县等地新兵奔赴军营,“强军有我、使命在肩”“参军有我、不负韶华”等标语映照热血青春。桃城区河东街道“迎老兵送新兵”活动以锦旗传递军魂;阜城“军民同心饺子宴”让离别温情涌动;衡水学院大学生、衡报文明小记者对话“老班长”,让红色薪火代代相传。

春意盎然,欣欣向荣。衡水将以“宝云号”的凌云之势、以县域经济的特色之路、以民生服务的细腻之心,在深化改革中育新机、在创新驱动中开新局,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衡水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