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干工作,不要薪水,这样的事发生在景县安陵镇古城村党支部书记于小伟身上。2021年上任以来,他个人工资和绩效全部捐出用于村里的日常开销和发展建设,累计捐款60多万元。


无薪并非无为。近年来,于小伟带领全村党员群众整治村容村貌,带动了民风、村风的转变,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村民的幸福指数得到了很大提高。




解纠纷  促和谐强治理


“铃铃铃……”6月29日凌晨4点多,一阵急促的电话声把于小伟从睡梦中叫醒。


“大娘,啥事啊?这么早。”


“小伟啊,有件事我咋也想不通,你给评评理!”


一通电话打下来,将近一个半小时,于小伟听的多,说的少,耐心等老人情绪发泄出来,问题也迎刃而解。


“村里老人多,起得早,这样的叫醒电话,见怪不怪了。”于小伟笑言。


民和百事通,村和万事兴。一个“和”字,在乡村治理中尤为重要。


2021年,于小伟上任的第3周,一桩农田地界纠纷就找上门。


“快30年了,糊里糊涂地少种了这么多地,要不是承包方量地,俺还蒙在鼓里!”


“俺两家的地就是这么多,确权本上写得明明白白!”……


村委会里,3家人因农田地界纠纷争得脸红脖子粗,还曾多次报警。


30年前遗留的历史问题,能被这个年纪轻轻的新村官摆平吗?


为打响新官上任“第一枪”,于小伟下足了功夫。一头扎进资料室,翻找出30多年前的老账本;半个月,跑东家、串西家,3头做思想工作;数次邀约承包方谈合同、摆利弊。一套“组合拳”打下来,3家人终于化干戈为玉帛,又恢复了往日的和气。


“在咱农村大事小情真不少,有时候老百姓就是想找个倾诉的人,情绪疏解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真遇到棘手的矛盾,村干部必须有担当,主动上门解决问题,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上任3年多,于小伟对乡村治理有了自己的心得。




畅出行  惠民生通民心


采访当日,76岁村民高家龙站在村北崭新的柏油路上,连连感慨,“没想到,俺这辈子还能亲眼看见这条路打通,小伟真能干啊!”


这究竟是一条怎样的路,令古稀老人发此感叹?


于小伟介绍,50多年来,古城村村北的断头路一直受乡亲们诟病。路中央一个6000多平方米的坑塘不但阻断了出行更有碍村容村貌。


“历任村支书都有心整治这条路,但由于意见不一,还牵扯到多户的利益就搁置了。”于小伟上任后专啃硬骨头,挨家挨户动员砍掉坑里种的树。


“俺们在坑里种了几十年的树,咋能说砍就砍!”一些农户想不通,迟迟不动。于小伟自掏腰包20万元采购土方,随时准备填坑。“我啥也不图,就是为了让大伙受益,让全村受益!”那些反对的农户被于小伟感动,做出让步。


土路修通后,古城村又得到县乡村振兴局和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实现了道路硬化。一条笔直的乡村小路顺畅的不只出行,更有民心。



上产业  促就业保增收


产业兴,村庄美,乡风和。经商出身的于小伟更是深谙于此。


为积极探索壮大村集体经济出路,于小伟以村内企业河北德沃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依托,大力发展乡村振兴产业,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多元,同时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大大提升了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村民常冬青是厂里的老员工。她一边熟练地干着手里的加工活一边和记者唠嗑:“当初为了方便照顾孩子来厂里打工,没想到活不累,挣的还不少,越干越带劲儿!”不出村就能就业,常冬青和大伙儿都觉得知足。


留得住人、引得来人,乡村才更有活力和未来。在为广大农户提供线下就业机会的同时,于小伟带领企业积极探索兴趣电商赛道,引入一支“00后”电商团队,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也让年轻人看到乡村电商发展的潜力。


村企效益高,村里受益多。近年来,河北德沃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捐款14万余元先后为村里修建了地下雨水管道和高标准公共卫生间,让村民们对幸福生活更加有感有得。


党员是旗帜,干部是标杆。作为村党支部书记,于小伟身体力行、廉洁自律、勤政为民,带领全体党员同志,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树立了良好形象。在于小伟的感召下,古城村干群关系融洽,人人干劲十足。2023年6月,他被衡水市委组织部授予衡水市“乡村振兴领头羊”称号;2023年12月被景县县委组织部授予“为民好支书”称号;2024年6月被河北省委组织部评为河北省“千名好支书”。


采访临近结束,于小伟看到几位老人正在村休闲文化广场闲坐,主动上前聊天。“大爷大娘,咱村正开展和美乡村建设,争取月月有变化、年年有提升。”于小伟信心满怀地描绘着一幅幅未来图景,老人们纷纷向他竖起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