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想着办理营业执照后再办餐饮许可证,没想到网上提交了申请,签了承诺书,不到两个小时,就一次性都办好了。”近日,衡水市桃城区豫冬饼铺餐饮店老板孙冬丽仅仅填写了一份申请表及承诺书,便顺利领取了营业执照和照后许可证。


“一纸承诺”代替“一摞材料”,省时又省力。今年以来,得益于照后许可“免申即办”改革的大力推行,我市多个领域实现“准入即准营”,全市共有797户经营主体通过“免申即办”领取了营业执照和照后许可证,减少经营主体跑动次数1000余次,节约照后许可证办理时间300多天,为经营主体快速进入市场提供了极大便利。


承诺即入,打造极简审批新模式。今年3月份,我市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导向,制定照后许可“免申即办”改革方案,选取人力资源服务许可、公共场所卫生许可、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经营许可、动物诊疗许可、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许可(普货)5个照后许可,在全市探索推行“免申即办”改革。经营主体在办理营业执照注册登记时,对部分已“实行告知承诺”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确定并签署“免申即办”承诺书,承诺3个月内补交相关材料,即可在领取营业执照的同时获得相应的许可证件或批复文件,实现营业执照和照后许可证审批流程环环相扣、无缝衔接、免申即办、快速准营。5个事项可减少提交材料20余份,大幅降低了经营主体开办筹备成本。


立等可取,刷新群众办事新体验。“免申即办”,依托“企业开办综合受理窗口”,群众只需到到一个窗口,签署“免申即办”承诺书后,就可以同时领取营业执照和照后许可证,办理时间由几天变为几小时、甚至更短,实现了“减流程、减环节、减材料、减时间”,降低了企业办事成本。近期,饶阳县饶阳镇刘先生在行政综合服务中心申请办理“货运站”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原需在乡镇行政服务中心申请办理并领取营业执照后,再到饶阳县数据和政务服务局相关窗口申请办理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但在饶阳镇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受理窗口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刘先生在该窗口一次同时办理领取了营业执照和电子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成为饶阳县数据和政务服务局推行“免申即办”改革惠及的第一家企业。截至目前,该项改革已在全市13个县市区全面推开。


信用赋能,激发经营主体新活力。经营主体在领取涉企经营许可证后,应按期兑现承诺,补交相关材料,及时换证。签署《“免申即办、快速准营”承诺书》取得许可证件或批复文件的经营主体,在承诺期内未兑现补齐相关材料之前,不得办理经营主体变更、注销等事项。经营主体法定代表人、投资人、执行事务合伙人、经营者、委托代理人在规定时间内,未兑现承诺的,3年内不得再通过承诺制在衡水市各级政务服务大厅办理相关业务。相关未兑现承诺信息及履约情况及时在“信用衡水”网站公示,同步推送至衡水市信用平台纳入企业公共信用信息综合评价模型,对经营主体进行精准画像,供市县两级监管部门查询使用。


政策找人,创优审批服务新理念。在审批经营主体设立登记申请的过程中,将服务前移,发现拟其经营范围符合“免申即办、快速准营”涉企经营许可事项的经营主体,主动与其联系,告知签署承诺的流程和要求,把优惠政策第一时间传达给每一位经营者,并为群众提供全程帮办待办服务。截至目前,我市已主动向符合条件的800余户经营主体宣传推荐“照后许可,免申即办”政策。审批完成后,工作人员将营业执照和照后许可证及时录入衡水市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电子证照库,通过冀时办APP和衡水市民中心公众号企业信息码,经营主体和群众通过扫描二维码即可查询经营主体准入、准营信息。


拓面延链,探索全周期服务新路径。按照“成熟一批、落实一批、推出一批”的原则,在市局推出的5个套餐情景基础上,武邑县、冀州区、枣强县、故城县等县区分别在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仅销售预包装食品备案、文艺表演团体设立审批等共计53个套餐场景开展“免申即办”改革。另外,在推行准入环节的“免申即办”基础上,推出涵盖农业、食品、市政、人力资源等行业的高频事项变更、注销“免申即办”组合服务,实现提交材料共享、办理环节共通、审批结果共认。通过优化经营主体登记全生命周期服务这条主线,再造经营主体“准入—准营—变更—退出”业务全流程。截至6月上旬,共办理经营主体登记全生命周期服务业务1465件,企业获得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