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汗水浇灌收获 以实干笃定前行

衡水日报社副总编辑 刘全义


岁时更迭,仲夏如约而至。金色的麦浪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收割机的轰鸣声成为这个季节最动听的旋律,汗水浸润的土地迎来又一个丰收年;高考考场上,万千学子奋笔疾书,经过这场“人生大考”,走向天高海阔的远方……在这收获与播种并行的时节,梦想与现实完成交会,幻化成真。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立德树人,思政为先。日前,市委书记吴晓华、市长董晓航分别来到衡水健康科技职业学院、衡水职业技术学院讲授思政课,勉励广大青年学生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在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衡水篇章中贡献青春力量。


上好思政课,走“新”更要入“心”。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开创新局面。在重要时间节点,通过主题班(队)会、童谣传唱等措施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邀请道德模范、“五老”人员到学校作报告,在“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实践教学等方式方法,让“大思政课”之“大”,不止在课堂内;让“冒热气”“接地气”的身边故事,成为“大思政课”最生动、最有温度的教材;在潜移默化之中,播下立德树人的种子,让青年完成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思想养成。


十年磨一剑,一朝试锋芒。上周五,2024年全国高考大幕开启,我市近9万名“追梦少年”怀着对未来的美好向往、带着家人的殷切期盼,奔赴考场、迎接挑战。相关部门积极行动,为广大考生撑好“安全伞”。优化交通环境、保障食品安全、开辟“绿色通道”、设置“爱心驿站”、提供“爱心送考”……各项保障措施全方位护航高考,免除了考生和家长的后顾之忧。衡水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兵分多路,奔赴市区各个考点,用镜头和笔触记录下高考首日的情景。考场内,广大学子比拼实力、为梦想奋战;考场外,社会各界齐心协力、为梦想护航。高考是全力拼搏的一“战”,也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相信经过高考历练的莘莘学子,必将踏上更宽阔的人生舞台,满怀信心地迎接未来的挑战与机遇,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


“三夏”时节,抢种抢收。我市512.8万亩冬小麦由南向北开始大面积机收,各地抢抓晴好天气,统筹调度农机,加快收获进度。截至6月8日12时,全市累计收获冬小麦69.2万亩。市农业农村、电力、财政、交通、气象等部门积极行动。22.3万套农业机械驰骋在万顷良田,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114个应急作业服务队时刻待命,随时开展抢收作业;农机服务队进村入户,开展农机维修服务;14部“三夏”热线24小时开通,随时准备帮助农户、机手协调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电力部门运用“无人机+可视化+人工特巡”的方式,对全域涉农线路、用电设备进行“拉网式”排查;市财政局兑付农机购置补贴资金2.25亿元,补贴各类机具一万余台,下达粮油生产保障和小麦“一喷三防”资金2191万元,覆盖小麦面积512万余亩;我市在20个高速公路口设立农机跨区作业接待服务站,开辟绿色通道,确保农机调运畅通……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我市各部门齐心协力,把“丰收在田”变成“丰收到手”,为全年粮食丰收打牢坚实基础。


吃粽子,佩香囊,挂艾草……又是一年端午至,市区各大商超“粽”飘香,许多市民选择购买粽叶、糯米、大枣等食材自己包粽子。流传至今的端午习俗,背后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我们在体验传统习俗、品味端午文化中,完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升腾起文化自信自强的新气象。


有收有种,自在从容;始于希望,终于丰盈。万物生长和收获耕耘,发生在广袤的乡间,也发生在城市日新月异的每一个角落。请相信,每一分耕耘都有结果,每一滴汗水都有回报。让我们不负时光,播种希望,以新的奋斗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