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薛涛 通讯员 刘丽娜 王少雷
建设教育强国,“基点”在基础教育。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在教育强国建设的新征程上,安平县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探索与实践相结合的新的教育理念。
近年来,安平县坚持“11566”发展战略,以“实干兴安、誓争一流”的坚强决心,融合多方面的智慧与力量,激活新潜力、把握新机遇、创造新成就。一幅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美丽画卷正在安平大地徐徐展开。
优化模式 强化内涵建设
基础教育是大民生,关系着无数家庭的幸福。安平县教育局始终坚守信念、锚定目标、明晰方向、并以此为指引,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为引导青少年茁壮成长、砥砺成才,学校是实现“五育并举”的主阵地,“五育并举”要在学校落地,就必需融入课堂教学,强化学科整体育人功能。在“双减”背景下,学生做起了“减法”,老师做起了“加法”,如何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评价成了老师们教研备课的主要内容,一场推进全面育人的“课堂革命”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安平县教育局引导各学校通过班会、调查问卷、致家长的一封信、微信公众号推送等多种形式落实“五项管理”,出台了一些相关的方法和措施。如依据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制定了作业管理四步法:一是强化顶层设计,走好基础步;二是规范作业布置,走好关键步;三是优化作业设计,走好特色步;四是完善评价督导,走好提升步,并通过组织开展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与设计优秀案例征集与展评活动,评选出了优秀作业案例,科学引领全县教师创新作业设计思路和方法,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水平。
安平县第二中学,创新打造了“一三六”教学模式。“一三六”简单说就是:一中心,以学生“动”起来的课堂为中心。三为主,自学为主、展示为主、合作为主。六环节,导、思、议、展、评、测。在“一三六”模式下,每个学生都成了小组学习的主人,出现了“互动、互助、互勉、互进”的良好局面。安平县第三实验小学运用“自主、探索与合作”的“五四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脑动手。安平县第五小学提出“和雅发展 健美成长”的办学理念,实施“教”与“学”的和谐共振,创建并完善“和而不同、乐而有致”的课堂管理模式,打造和乐高效课堂。积极推进“同课异构”的赛课方式,激发教师们不断创新,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在衡水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开展的2024年衡水市义务教育阶段“跨学科主题学习”优秀案例展示活动中,安平县第二中学教师赵亚芹以评比活动一等奖成绩,做了现场展示。安平县第二中学被省教育厅评选为首批河北省数字校园建设省级示范校。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举办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评选活动中,安平县第二实验小学王慧老师的《模仿动物跳与游戏》评选为优秀案例上传至人教社官方平台。各小学低年级运用“鲤鱼跳龙门”“趣味测试 快乐摘星”等方式,在游戏中开展一二年级综合素质评价活动,体现不同学科的整合,展示更为丰厚的教育含量,以此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全县开展的“师德标兵”“骨干教师”“名师”“师德征文”“师德演讲”等一系列评选表彰活动中,出现了大批优秀教师,2023年两名教师获得“省级特级教师”荣誉称号。
安平县加强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两个VR教室、两个高标准机器人教室,安平中学、安平县第二中学等五所学校建成了标准化电子考场。多名同学在河北省教育厅组织的“XGC智能机器人工程挑战赛”中获奖,安平县数字教育阔步发展。在课下,学校利用建成的全省首个县域智慧作业平台,深入探索智慧作业与课堂的有机融合,切实提高了作业布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安平中学李健名师工作室、安平县第一实验小学王双凤名师工作室通过衡水市教育局验收。
一场场教研、一次次思维方式的转变、一个个新颖的课堂,确保了课堂教学减负不减质,为提高育人质量提供了保障。
多措并举 绘就百花齐放
河北安平中学顺利通过国家级教育服务标准化试点验收、河北省示范型普通高中第一轮复核。安平县综合职业技术学校就业升学两手抓,获得河北省“2+2+2”贯通培养招生资格,并且该校实施的“高技能人才助力丝网产业转型升级项目”荣获优秀市级人才项目一等奖。
安平县中小学高度关心未成年人的成长,除了积极打造高效课堂,还严格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办学,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安平县境内的所有小学积极开展“2+X”课后托管服务,建立了涵盖中医、文体、科普、劳动等300多个特色社团,在各级各类平台参赛中,老师和学生们获得多个奖项。安平县第五小学荣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并被认定为“河北省第二批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示范县示范校”。安平县教育局荣获“河北省首届中小学班级合唱活动省级展演优秀组织奖”。安平县被认定为“河北省第二批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示范县”。丰富的课后活动,让教育的根扎向更深更广的土壤,充足的营养让孩子们自由拔节、智慧成长、精彩绽放!
为加强幼儿园办学行为管理,提升基础教育治理水平,提高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安平县幼儿园高质量高标准通过了“河北省示范性幼儿园”复检。安平县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孩子们在爱的世界里快乐成长。
此外,安平县全面推行课间体育活动微改革,形成了“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体育活动局面,各学校通过编排各类趣味课间操,让孩子们在欢乐运动中健康成长。现全县61所中小学校自编自创各类趣味课间操多达340余节,累计参与师生达5万余人次。
在竞技体育方面,安平志臻中学张竣超在首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河北省第十六届运动会(田径项目)上,打破男子200米河北省成绩纪录成为全运会唯一达到国家级健将的高中生。在2024年中国中学生田径精英赛暨2024世界中学生夏季运动会田径选拔赛上,志臻学校高二年级孙漫同学在女子铅球项目中勇夺全国冠军,接下来会代表中国队参加2024世界中学生夏季运动会。安平县仅在2024年全市青少年田径比赛中就有1人破赛会纪录,31人达国家二级及以上运动员水平。
多元融合 构筑发展高地
安平县教育局认为,和安平县自身地域特点相结合,才能更好地落实“五育并举”。安平县是“革命老区”,创建于1923年的台城特别支部是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建立于1924年的中共安平县委是河北省第一个中共县委;1938年,冀中区党委、冀中行署、冀中军区等均在这里创建,是冀中抗日根据地的诞生和发祥地。
基于此,安平县研学实践在这片红色大地上蓬勃开展,开展红色之旅、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成为安平县教育的一大特色。
东黄城镇第一完全小学从学校的文化墙做起,让学生们耳濡目染,体会这种红色精神。安平县第一实验小学的英模路上国内古今各领域20位英雄楷模的故事时刻激励学生们保持爱国之情秉持报国之志。各学校培养的共计251名小讲解员多次给来访的各界人士讲解革命故事,在讲解和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切实感受到美好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发了他们爱党、爱国的情怀。安平县自编自导的舞台剧《火种》列入全省思政课程。东黄城镇第一完全小学被教育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评为“中小学国防教育示范学校”。
今年的“六一”儿童节,安平县教育局开展了系列研学课程,包括“参观台城纪念馆”“军事拓展”等项目,让学生从伟大革命精神中汲取前行动力,提振信心,团结一致,携手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安平县是“孝德之乡”,倡导“孝道、贤良、仁爱”之风。安平县利用时间节点,开展多种活动,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此方面的教育。西两洼乡第一小学给学生们建立了“道德银行”,利用“道德银行”规范和管理学生们的日常行为。为了加强学生的家国情怀,安平县第一实验小学打造了地域特色文化校园,严格按照比例在教学楼前的筑梦广场绘制了中国地图,并在地图上绘制了各行政区域动植物特色、美食特色或区域特色的标志,使学生在活动中受到国防教育。学校的兴安路上打造了具有安平地域特色的四张名片微景观“天下网都”“红色安平”“孙犁故里”“孝德之乡”,让学生在点滴之间了解家乡文化,培养学生爱家乡的情怀。安平县第一实验小学获河北省园林式单位。安平县第一实验小学、安平县第五小学、安平县志臻学校、安平县综合职业技术学校被中共衡水市委、衡水市人民政府授予“2021-2023年度衡水市文明校园”荣誉称号。
安平县是“天下网都”,安平丝网下至基础建设,上至高科技领域,用途广泛。安平县第二实验小学把美丽的丝网小花篮挂上楼梯扶手,让学生们感受丝网的价值和魅力。各学校在日常教学以及环境布置中融入丝网元素,在研学中让学生们体验“丝网拓印”,增强认识家乡,爱上家乡,振兴家乡的意识。安平县综合职业技术学校充分利用优质社会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市场调研,对接安平县主导产业,共同办好基础教育,加强专业建设,主动适应地方产业发展需要,以“文化技能同发展,升学就业共繁荣”为校园文化建设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产业转型升级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力度,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强人才培养,拓宽就业思路。
安平县是“孙犁故里”,文化底蕴深厚,文学创作土壤肥沃。在安平中学建有孙犁图书馆,各层厅堂的命名都与孙犁有关,旨在表达对大师的敬爱与怀念。大子文镇中心校的“荷风诗社”办得如火如荼,被评为“衡水市诗词教育先进单位”,央视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里荷风诗社诗词活动出境。学生们在诗词以及写作大赛中多次获奖,潜移默化中,安平教育擦亮了四张名片。
安平县教育局凝心聚力从整体上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维护良好的教育环境,让教育改革的成果惠及每一个儿童。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面向中国式现代化,我国基础教育责任重大。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的组成部分,安平县教育局将以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培养学生探索性、创新型的优秀思维品质,带动县域教育赴高效征程,助力做大衡水市人才“蓄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