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幼有善育,点亮生命之光;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培根铸魂启智增慧;职业教育以技立身,培养能工巧匠,成就出彩人生……近年来,深州市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总体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努力在把握机遇中笃定前行,在攻坚克难中开拓奋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发展水平,教育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
学前教育:让每一颗心被点亮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好的教育就是用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去唤醒一颗颗幼小的种子,让它生根发芽、枝繁叶茂。学前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起始位置,是“基础中的基础”“尤为根本之根本”。近年来,深州市教育局坚持高质量幼儿园课程建设导向,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需求,通过创新实践路径,将各类多元化特色课程融入课堂,让萌娃们玩出了“新名堂”。
走进深州市第三幼儿园,设施齐全的教室,随处可见精巧细致的手工作品。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展户外探索活动,认识植物、观察昆虫、锄草摘菜……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欢歌笑语。
“大自然是我们的‘活教材’,咱们幼儿园以自然为师,丰富孩子的知识体验。看,这是我们的种植区,老师会带着孩子们根据时令种植不同的植物,种植、浇水、拔草、除虫等这些环节孩子们全程参与,在劳动中体验收获的快乐。而与种植区相连的,则是小厨房,收获的食材,被孩子们做成蔬菜饼、草莓酱、腊八蒜等不同的食物,吃上一口,满满的成就感。”深州市第三幼儿园工作人员介绍,幼儿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爱”文化为引领,开设“爱阅读、爱科学、爱健康、爱艺术、爱社会”五大领域多元化课程,孩子们在活动中有计划、有规则地自主探索、多元感知、协同合作,这样更能充分享受劳动带来的幸福,获得自我服务的成就感。
最生动的教材就在身边。深州市第四幼儿园积极探索本土资源与生活化课程的融合,他们将蜜桃文化、农耕文化等深州特色文化融入幼儿教学活动,通过小脚丫游家乡,让幼儿了解探究家乡农耕文化;通过舌尖上的家乡,让幼儿了解探究黄韭、桃香醋、桃罐头等家乡美食;通过赞美家乡课程,让幼儿了解家乡的名人、名胜古迹。幼儿在直接感知、亲身体验中,获得经验,发展能力,增强了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在深州,“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幼儿园课程正呈现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良好风貌。“进一步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监督管理,持续进行幼儿园‘小学化’治理;充分发挥省级示范园、市级示范园的引领带动作用;开展幼儿园精准帮扶……”一项项行之有效的措施掷地有声,一个个幼儿园越办越好,一颗颗幼小的心灵被点亮,学前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
基础教育:让每一个梦想都开花
崭新的校舍、绿草如茵的运动场、现代化多媒体教室,丰富多彩的课程,朝气蓬勃的笑脸,这是深州市基础教育教学发展成就最直观、最生动的体现。
独特的教育理念可以充分彰显出一个地方与众不同的气质。在深州市教育局的积极引导下,深州市各中小学尊重学生个性发展,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打造特色课程体系,努力让校园成为孕育活力的成长沃土,让每一个梦想都开花。
左脚开步、与肩同宽、屈膝下蹲、掌抱腹前……在深州市第四中学的操场上,学生们跟着音乐的节奏变换动作,举手投足,一招一式,尽显深州梅花拳以柔化刚、动静相兼之特点。将深州传统武术文化在校园传播普及的“传统武术进校园”活动,是深州市教育部门打造特色课程体系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深州市各学校把课程改革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不断优化课程结构,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发建设了一批富有特色的课程,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深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成立了“欣悦合唱团”“欣蕾舞蹈团”“欣梦科技团”“欣扬射箭社团”等“八大社团”。深州镇南街小学开办航模、机器人编程科技课程以及以提升劳动技能为主的实践课程。深州镇高级小学积极发展体育教学事业,2017年被教育部认定为首批“足球特色学校”。近年来,学校足球队代表深州市多次参加衡水市校园足球联赛、省长杯、市长杯和京津冀青少年锦标赛,曾荣获一次冠军、两次亚军,三次季军的佳绩。第十七届全国武术之乡比赛、第九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深州代表队获得4金15银32铜和集体项目第三名的好成绩;在河北省小学生校园足球联赛中,深州镇南街小学女子足球队取得第六名的优异成绩,并荣获“体育道德风尚奖”。特色课程体系不仅让校园充满生机,更为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一池春水”。
打造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深州市积极探索教学新模式,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深州市第三中学积极探索打造活跃的互动课堂,同时打破学科界限,寓德育于各学科教育教学之中,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和综合素质。深州镇南街小学整合学校各种文化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构建起了“1+1+X(必修课程+延伸课程+选修课程)多元课程体系”。深州镇新兴路完小在活动课程主题设计中,彻底改变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观念,将学生作为各项活动的主体,发挥他们的自主性,使孩子们学有所乐,学有所得,增长才干。深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则通过个性化作业,对孩子们因材施教,真正实现了“减负”。
在积极进行自我改革、自我创新的同时,一些学校还积极取经“送宝”。深州镇杜家庄学校紧紧抓住“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契机,积极引进北京优质教育资源,为学校发展提质赋能。深州镇高级小学校长史晓华通过主持“史晓华名师工作室”,以送课下乡、名师课堂、互动切磋等方式加大教学教研辐射力度,发挥同伴合作、资源共享、校际互动优势引来“活水”。
个性化教学满足了孩子们个性发展的需求,有温度、有灵魂、有品位的教育,让每一个梦想都绽放绚丽的花。
职业教育:让每一个生命都出彩
职业教育,是教育,更是民生,是传承,更是希望。
走进深州市职教中心(高级技工学校),教师潜心治学,传道解惑,立德树人;学生朝气蓬勃,勤学创新,苦练本领,一派奋发向上的气象扑面而来。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的殷殷期待。
如何探索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走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高质量发展道路?近年来,深州市职教中心(高级技工学校)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紧密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积极参与打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智能制造产业人才基地、现场工程师、数字资源库、信息化标杆校和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等重项工作,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建设,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德技并修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目前,学校已拥有8个省级骨干特色专业,4个市级骨干特色专业,为学生发展建立多形式衔接、多渠道成长的发展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人才培养上,深州市职教中心(高级技工学校)推行“双元”育人模式,培养应招即用型人才。他们与河北瑞丰科技有限公司就智能制造、数控专业大力实施校企“双元”育人工程,以学校和企业作为人才培养的“双主体”,共同探索人才共育评价、过程共管、课程共研、师资共享、基地共建“五共育人”模式改革,打造校企“双元”育人样板,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让每一个学生人生都出彩。
一路征程一路歌。学校获批入选工信部第一批次重点领域产业人才基地项目和河北省职业院校第一批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项目,获评“衡水市双元制育人样板校”以及河北省校企合作示范项目“五十佳”。说起这些年取得的成绩,学校相关负责人如数家珍并表示,下一步,深州市职教中心(高级技工学校)将围绕产业结构升级而“转”,随着市场需求转变而“动”,紧跟社会发展需要而“变”,谱写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新时代篇章。
细育桃李,弦歌不辍。在深州市教育局的领导下,深州市各级各类学校强基础、争一流、创品牌、树形象,砥砺奋进,实干争先,呈现出百舸争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发展态势。相信,未来广大师生会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科学的精神、更加务实的作风,推动深州教育事业乘风破浪,扬帆远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