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故城县三朗镇西牟村,干净的街道贯穿村庄,文化墙上描绘着村子的历史脉络与独特风情;位于景县龙华镇的河北增硕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通过推广“鱼菜共生”种养技术,打破传统种养界限,让种养“跨界”“牵手”,通过“一水循环”,实现了鱼菜双收……衡水大地上一幅幅和美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近年来,我市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区、产业园区同步建设,推动乡村“内外美”“持续美”。围绕“一区、四线、五片”(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石济高铁、大广高速、石黄高速、大运河沿线,安平县中共第一个农村支部纪念馆、饶阳县耿长锁纪念馆、阜城县本斋纪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武强县周窝音乐小镇和故城县以岭金蝉小镇周边片区)重点区域,分类施策,突出重点,梯次推进和美乡村示范建设。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一项长期任务、系统工程,必须稳扎稳打、久久为功。要紧扣“宜居”与“宜业”这两大功能属性,通过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增强乡村规划、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等提升乡村建设水平;通过抓乡村党建、繁荣发展乡村文化、创新和健全乡村治理机制等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让乡村更加“宜居”“宜业”。要握“和”与“美”的核心,在乡村建设中突出乡村文化与乡村居民的精神风貌,促进乡村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乡村不仅包括外在的自然美、生态美和环境美,也包括功能健全、富有韵味、宜居宜业、和谐共生的内在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