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灵心雕秀木

——记武邑县木雕大师李文义


李文义在雕刻木雕白菜笔筒。


步入武邑县前苏国村文艺木雕工作室,清新淡雅的木香让人神清气爽。多宝阁上,陈列着“深谷幽兰”“西施浣纱”“福泽绵延”等作品,惟妙惟肖。木案上,摆放着半圆刀、三角刀、翘刀、斜口刀等刀具,手柄磨得光亮。工作室主人李文义清瘦挺拔,谦逊儒雅。此时,他正手持一块木料,聚精会神地握刀精雕细琢。寒光闪处,木屑萧萧而下;物我两忘,他浑然不觉有客来访。


潜心学习 夯实基础


李文义,1973年生于武邑县,天津市木雕艺术大师,武邑县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父亲是中学教师,李文义从小就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钟爱中国画和泥塑。小学时,他常在废弃的作业本背面绘画,小伙伴们纷纷传看。1989年,李文义初中毕业,经亲友介绍,到衡水特种工艺厂学习内画。在那里,他孜孜不倦地向名师大家学习,很快掌握了内画要领和技法,打下深厚的美术功底。他不分昼夜地在方寸大小的鼻烟壶里描绘大千世界。他说:“那时,夏天没有空调。夜里,困了、热了,就往头上泼一盆凉水,抖擞精神,接着画。”他画的内画,精致美观,畅销海内外。


1995年春,李文义发觉老家武邑明清家具雕刻行业蓬勃发展,势头迅猛。他感到应该把个人奋斗融入本地产业发展的大潮里,让生命更有意义。经人介绍,他进入武邑县悦顺家具厂,负责绘制家具图纸。李文义干一行爱一行,每天早去晚归,悉心研究传统家具的构造和纹饰,设计出很多造型独特、纹饰优美的古典家具,带动厂子一天比一天红火起来。一次,李文义发现工人按照他画的“双龙戏珠”图纸雕刻的花纹,不够形象生动。他拿起刻刀,一点一点地修整,越雕越好。由于他没有雕刻基础,不会用刀,双手被扎划得伤痕累累。他向丁立所等木雕师傅请教,一点点掌握技法。经过一周时间精心加工,成品栩栩如生,令人啧啧称赞。李文义大受鼓舞。此后,他一边画图,一边访师求教,先后向木雕名匠陈红军、牙雕大师黄建超等人学习。


小叶紫檀木雕葫芦竹节臂搁。


“让你开开眼,瞧瞧我这个把件。”2003年,开古玩店的朋友张二庆,拿着黄花梨貔貅手把件让李文义看。“木头不错,但雕得非驴非马。你若信得过我,就让我给调整一下。”“你可别给我雕坏喽。”五天后,李文义将一个活灵活现的木貔貅递给张二庆。张二庆仔细观看,赞不绝口,建议他专门做木雕,并给四处传美名。随后,李文义雕刻了一个藤蔓葫芦手把件。张二庆将其展示给文玩圈的朋友们。没想到,有人高价收藏。这给了李文义莫大的鼓舞。从此,他专心雕琢,逐渐成为一名木雕匠人。


乐在其中 渐入佳境


对手工木雕,李文义爱入骨髓。2008年,他干脆辞职,创办了文艺木雕工作室。除了钻研木雕工艺,李文义还参考玉雕、牙雕技法,并从书画、剪纸、麦秸画等工艺品上获取灵感。他经常外出参加评比,端详参赛作品,吸收各地木雕艺人的长处。他探索各种木雕工艺,创造出浮雕“清明上河图”屏风、圆雕“渔樵耕读”笔筒、根雕“荷塘月色”摆件、劈雕“农家乐”摆件等作品。他时常查看《中国吉祥图大全》,选取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案。他给雕得像竹子的木如意起名“节节高”,给雕着一只向上攀爬蜗牛的木笔筒起名“步步高升”,给雕着两只葫芦的臂搁起名“福禄双全”。


乌木木雕丝瓜叶甲壳虫。


“我选用的雕刻材料都是出自热带雨林的名贵老硬木,有海南黄花梨、印度小叶紫檀、老挝红酸枝等。这些木材坚硬细腻,天然防腐,油性足。老料木性稳定,不变形、不开裂、无虫蛀。”李文义说:“这些木料雕成的器物,木油往外渗,越来越光亮。因此,不用刷漆。”他因木就形,常常对着一块木料,一瞅就是一两个小时,反复思考能雕成什么。他拿出一个木雕埙筒说,这原本是一块烂了芯的木头。他把中间掏空,将内外壁深色主体部分雕成扁圆的芦席卷筒模样,将外表白边部分雕成甲壳虫,将其命名为“科甲及第”。


一件精致的木雕,从原木到成品,要经历设计、打毛坯、打磨、抛光、包浆等多个工序。“每道工序都是关键环节,都要精细无误,增减一分都不行,不能丝毫马虎。”李文义常说:“做木雕是个细致活,想做得漂亮、雕出灵性,就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考验,静下心来,一刀刀、一步步,逐渐雕出神韵。”木雕需要较高的美术功底,尤其雕刻人物、动物等,其形体比例、造型、动态、前后左右关系等,都需要在心里打好底稿,手起刀落,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一旦雕错,无法补救。在雕刻时,他全神贯注地控制好每一刀的力度。比如雕花,刀刻深度要一致,雕刻面要光滑,这样雕出的花朵才有娇嫩的感觉。他每天雕刻七八个小时,完成一件满意的作品,短则一星期,长则一个月。他说:“我看着一块普通的木头,在手里显现出优美的造型,甭提多高兴了。”


李文义以刀代笔,以木为纸,数十年如一日修炼,逐渐进入人刀合一、游刃有余的境界。


炉火纯青 以器载道


融入思想的作品,才有灵魂。为提升境界,李文义坚持每天读书看报,从《衡水日报》上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了解党对文艺的最新方针、政策。他说:“我要让手中的木头活起来,体现诗情画意和中国精神。”


陋室一间天地阔,诗书万卷古今香。李文义的案头摆放着《诗经》《中庸》《道德经》等古籍。他说:“《诗经》中很多诗篇提到蝈蝈和蟋蟀,比如‘五月斯螽动股’‘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斯螽就是蝈蝈,它和蟋蟀都有‘一鸣惊人’的意思。‘采葑采葑,首阳之东’,葑就是白菜,后世根据谐音寓意‘百财’。我把它们都雕刻进作品里。”李文义经常品读陶渊明、王维、范成大等田园派诗人的诗歌,和武邑书画名家宋丙辉、张占平、丁书强等交流。他的木雕作品,处处阐释着中庸、均衡、和谐的中国哲学思想,展现着淡泊、静谧、恬适的中华诗词意境。


黄杨木雕青蛙莲藕。


一方庭院深幽处,半卷闲书一壶茶。李文义的木雕以田园风格为主。他家小院里种着丝瓜、豆角、青椒等蔬菜,月季、芍药、凌霄等花卉,杏树、柿子树、石榴树等果树。李文义经常漫步瓜果花草间,仔细观察,用心感悟。他还常到田间写生,看风吹杨柳,观青蛙蹦跳,听知了鸣叫,画下图形,雕入作品。他说:“社会发展迅速,人们处身‘钢筋水泥森林’中,普遍有着对田园慢节奏生活的向往。我的作品深受京津石济等大城市群众喜爱。因为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求,能够给他们带去精神上的愉悦。”李文义的木雕工艺越做越好,声名远扬,很多人不远千里来访,请他加工创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4月,李文义在武邑县首届硬木雕刻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同年8月,在河北省首届“京作古典家具杯”硬木雕刻大赛中荣获铜奖。2017年5月,荣获中国(天津)第四届工艺美术百花奖银奖,在展会上,他被天津大学教授马知遥发现,被推荐到天津大学教授非遗研培班。同年7月,李文义被授予天津市木雕艺术大师称号。2018年10月,在河北首届根雕现场创作大赛中,荣获天趣奖和佳作奖,被授予河北省根艺美术名匠称号。


“掌中旋日月,时光欲倒流。周身气血涌,何年是白头?”李文义说:“我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虽然年过半百,但浑身充满力量。我要尽己所能,让木雕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