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1日,韩兰格老人(韩桂馨侄女)和儿子李元龙,怀着激动的心情在老家安平县展出了几件毛泽东主席的书法作品;并和县委领导筹划完成李银桥韩桂馨夫妇、以及她们母子俩三代人一个共同的心愿:在家乡建红色文物展览馆,将收藏半个多世纪的200余件有关毛主席及李银桥的红色文物送回家乡,为安平发展出份力。


因行程安排的紧,在和安平县委、县政府有关领导会面,递交《关于建红色文物展览馆的申请》后,立即到全国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和在建的村党支部培训基地施工现场参观,为展览馆寻找合适的场地;并与安平县文化领域有关人士交流有关展览馆的建设构想……韩兰格老人虽然已76岁高龄,但为了让展馆早日实现落地,让珍贵文物为家乡发展服务,也已忘记了疲倦。


毛主席题字。


这次,韩兰格和儿子带来几幅字,是毛泽东主席写的,非常珍贵和难得。一幅是1958年中央《红旗》杂志创刊时,毛主席专门为杂志社写的“红旗”二字,是1969年韩兰格结婚前,姑父李银桥送给她的结婚礼物。另外一幅“七绝·为李进同志题所摄庐山仙人洞照”的字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李银桥送给她的。


毛主席题字。


12月25日,身在北京的李元龙通过电话向记者介绍,他们的藏品非常丰富,有200余件。包括毛主席用过的物品,如题字,用过的《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纪念刊》,宋庆龄赠送的《建国大纲》等书籍,1949年在香山居住时坐的木椅,中南海用过的大衣柜,出访前苏联时使用过的特制皮箱和前苏联生产的大收音机、唱片等,以及个人照片和底版、衣架、被子、红花褥面、睡觉的大床、游泳裤、碗、筷、笔筒、托盘等等;还有当年中央老领导、老将军等名人书画;另外就是李银桥韩桂馨夫妇的亲笔信、日记、藏书等,以及画家、艺术家刘宇一给李银桥韩桂馨夫妻俩画的油画。



谈到如何与这些藏品的结缘,不得不提韩兰格和李银桥夫妇那段共同生活的难忘经历。李银桥是毛泽东主席最后一位卫士长,曾陪伴毛主席十五年。1947年,18岁的韩桂馨被调到主席身边任家庭服务员。夫妻俩都是毛主席的身边人,获赠并珍藏了毛泽东主席许多物品。韩兰格是韩桂馨的亲侄女,1962年,初中毕业后,她和姑父姑母一起生活了三年,任务就是照顾他们一家人的饮食起居。即便后来韩兰格返回安平,李银桥夫妇每年都叫她到天津常住。李银桥夫妇也把韩兰格当成了亲闺女,韩兰格的儿子李元龙也深得二老疼爱并常赠送许多有意义的礼物。1979年李银桥调回北京后,把在天津的物品赠送给韩兰格保存。


毛主席用过的收音机。

毛主席穿过的睡衣。


2004年,李元龙从部队转业到北京工作,韩兰格退休后也常在北京居住,但家乡的一草一木始终在他们心头萦绕,同时一件心事也始终让他们牵挂着:李银桥和韩桂馨曾说过,希望后代能在家乡建一个红色文物馆,并多次叮嘱韩兰格要保管好那些物件,让它们为家乡发展服务。多年来,这也成了韩兰格与儿子的共同心愿。


李元龙说在安平建展览馆有两个愿望:一是完成他家三代人共同的初心;另外,不少藏品可算得上一级文物,放在全国都是罕见的,开馆后一定会提升安平县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从而借红色旅游聚起强大吸引力,促进家乡的繁荣。


“选址已初步完成,在建的农村党支部培训基地届时将设300平方米的展厅。通过与安平县有关领导商量,目前场馆的名称也初步确定,取了毛泽东主席字中的一个‘润’,表示对他老人家的纪念,并取‘五星红旗’一个‘星’字,而‘星’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这也是他老人家心里时常装着的。所以初步叫润星纪念馆。”虽然距展馆成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总算已经起步,韩兰格和李元龙心也踏实了些。在韩兰格和儿子李元龙心里,红色文物馆犹如一座桥,既连接贯通着李银桥夫妇和母子俩三代人的血脉情怀,又承载着三代人与家乡那种永远割不断的浓浓桑梓之情。


通讯员:李建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