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2日是第27个世界湿地日,主题为“湿地修复”。衡水湖被誉为“京津冀最美湿地”,多年来,衡水市委市政府全力推进衡水湖生态保护和治理,像珍惜眼睛一样保护着这片天然湿地。



如今的衡水湖草茂林密、水清鱼肥、鸟类集群,这一切都得益于衡水湖环境的持续改善。近年来,为保护好这块湿地,滨湖新区搬迁了周边413家企业、作坊,拆除了60万平方米沿湖各类建筑,封堵了所有入湖排污口,更换燃油船为电动或燃气动力船,一次性全部取缔了1.38万亩网箱,彻底清除围堤围埝养殖。将国道106衡水湖段改线东移,最大限度减少过往车辆对湿地生态、鸟类活动等的影响。同时,严格落实《衡水湖保护和治理条例》相关规定,不断加大保护区巡护力度,加强执法能力建设,强化衡水湖小湖隔堤执勤站值守,环湖重点区域安装视频取证和实时喊话设备,加大对违规捕捞、违规垂钓、下湖游泳等行为管控。2022年,衡水湖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大气负氧离子含量达4600个/立方厘米,沼泽、水域、滩涂、草甸等生境得到了大幅改善。



在保护好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引入“近自然”修复理念,通过开挖水塘、引蓄水源、岸线修复等多种措施,逐步改善生态环境,丰富区域生物多样性。修复后的小湖隔堤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为岸线自然恢复提供了示范。同时,还创新了以鸟类栖息为核心的保护模式,在鸟类繁殖季节,将小湖隔堤进行封闭式管理,控制人为因素干扰,在保护区范围内种植小麦等农作物,为鸟类提供丰富充足的食物。


生态环境好不好,万千“精灵”就是风向标。2022年调查发现,衡水湖鸟类种群已经由建区时的283种增加到了333种,保护区的昆虫种类也由原来的416种增至757种。2022年8月,《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共建衡水湖美好家园——衡水湖保护生物多样性案例》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2022年生物多样性保护优秀案例,也是我省唯一入选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