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湖,5A!”


连日来,许多衡水市民的朋友圈被这条消息刷屏了。衡水湖旅游景区成为我市唯一摘取5A殊荣的景区,也是河北省第13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跻身“5A”行列,这是400多万衡水人民的多年愿景。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磨砺,始得玉成。大家分享着一朝圆梦的喜悦,也不曾忘却那追梦路上的日日夜夜。



拥“湖”前行  一张生态蓝图绘到底


时空折叠,情境回溯。


自2019年7月正式启动衡水湖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将创建衡水湖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作为头等大事,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效率推动、高质量打造,努力将衡水湖旅游景区打造成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体验感悟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弘扬区、新型旅游业态试验探索区”。


彼时,衡水湖景区拥有独特的湿地生态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却也在文旅配套服务上存在诸多不足。


资源分散、业态单一、文创产品不足、基础设施和旅游项目不能满足游客更高需求……


然而,风起于青萍之末,浩荡于衡水湖上。


一时间,忙碌成为主旋律,奋斗奏响最强音。


——聘请高水平规划单位编制了《衡水湖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提升规划》和《衡水湖旅游发展规划》,明确景区发展定位,科学设置空间布局。


——成立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的创建工作指挥部,建立了“党委政府主导、三区协同、部门联动”的景区创建机制,制定专项提升行动方案。


——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明确“一个大景区、两步走、三张牌、四个区、五种路网”的创建思路,5位分管市级领导、3个区、39个市直部门按照任务清单、责任清单推动创建工作,凝聚创建合力。


——确保游客所见之处皆整洁美观,所享受的服务皆规范高效,所接触的人员皆热情礼貌,所提出的诉求皆得到高度重视、及时解决。


……


“要聚焦5A级旅游景区创建目标再加力,打好生态、文化、研学三张牌,不断提升创建工作标准,让景区更加有看点、有品质。”


号角已吹响,方向已明确。


冲刺5A的道路上,全市上下一心,聚焦难点、打通堵点、消除痛点,始终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和志在必得的信心、背水一战的决心行稳致远。


与此同时,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多次到衡水湖指导创建工作,并将一些重要活动安排在这里,推动各项工作向纵深推进。



有“的”放矢   深挖“特色”破藩篱


从“4A”到“5A”,看似一步之遥,实则挑战重重。


这一步,衡水湖走了不止5年。


申报程序要比4A更为严格,也更注重人性化和细节化,从旅游交通、游览、旅游安全、卫生、邮电服务、旅游购物、经营管理等数十个项目和标准进行评判。


“景城共建、湖城相融”,是我市在创5A征程中旗帜鲜明的行进方向。


锚定创建标准,是我市高质量推进5A创建工作的强力支撑。


确定了4大类34项创建任务,逐一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单位,各司其职、分工负责。


以“细致、精致、极致”的精益求精起步,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走出了一路光辉、满目芳华。


——高品质建设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游客中心,构建了1个主游客中心、4个二级服务区、N个服务驿站综合服务体系;搭建了“一部手机游景区”“一张地图管景区”智慧景区平台,被评为“河北省智慧景区示范点”;出台了河北省首个内陆水域游船码头安全运营地方标准,河北省首个研学旅游地方标准,做到了景区精细化、规范化管理,基础设施、环境风貌、业态产品、服务质量大幅提升。


——提升硬件设施品质。新改建停车场6处、停车位1497个、旅游厕所32座;新建码头5处、景区标识和环卫系统5345套,有效满足了游客需求。打造了环湖慢行系统,实现全域景点有机串联。开通了高铁站、火车站到景区的旅游公交车,新改建交通标识42块、智慧候车厅8座,以休闲游艇、画舫船、特色小船、铛铛车、智慧伴游车、电瓶车、小火车等多种水陆特色交通工具,实现了景区内的无缝换乘对接。


——提升管理服务品质。组建了衡水湖文旅公司,作为景区综合管理和运营机构,打造了“十统一”管理运营模式。组建了景区综合执法队伍,实现景区统一综合执法,建立了文明旅游长效机制。完善智慧化信息服务,加快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数字孪生等新技术应用,建设了省内第一家运用游戏引擎实现数字孪生场景。延伸拓展公共阅读服务功能,建设“衡水湖城市书房”,打造景区多元文化空间。


——塑造旅游品牌形象。着力塑造了衡水湖国际马拉松“双金”赛事品牌、“研学万物”研学品牌、“衡水好礼”文创品牌、“衡水名宴”美食品牌、“衡水院子”民宿品牌。搭建“线上+线下”全媒体宣传矩阵,鸟浪奇观频频登上国内外新闻。通过文化赋能,升级冀州古城遗址公园产品业态。研学旅游、体育旅游、乡村旅游等特色亮点,人民网、新华社等央级媒体仅2024年即报道177余次。


星光不负赶路人,江河眷顾奋楫者。


斗转星移中,衡水湖旅游景区成功打造了首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自然教育基地试点等一批试点、示范,先后荣获了文化和旅游部绿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河北省首批鸟类天堂等一系列荣誉,以“一流水平”逐步实现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体验感悟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区、新型旅游业态的试验探索区”建设目标。



日新月著  一个“生机盎然”的湖


生机勃勃!


今天,这也许是对衡水湖景区最贴切的评价。


在这里,优异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被“活化”了,变得可看、可听、可摸、可感知。一边装载着大自然的清新与历史的烟火气,一边沸腾着最新鲜的现代业态因子。


其中,景区IP“丫丫”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


“丫丫”以青头潜鸭为原型,围绕这一IP塑造了丫丫一家人的形象,不仅有开发了丰富的文创产品,还打造了占地70000平方米的亲子沉浸式微度假畅玩空间——无动力鸭鸭乐园,承载了生态研学、冀文化、户外运动研学等活动课程。


仅一个IP,就拓展了衡水湖生态资源的内涵,做新做特了旅游体验互动,实现了旅游体验消费业态及研学旅游的场景化。几年间,就带动景区消费高达9000万元。


“深入挖掘,活化既有资源,引入新鲜业态,唤醒了源源不断的市场竞争力。”衡水湖景区董事长肖楠介绍,“丫丫”只是景区打好“生态、研学、冀文化”三张牌,积极培育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业态、新空间、新场景,持续激活创新潜能的一个缩影。


——完善“吃住行游购娱”链条。目前,新增机器人餐厅、千人湖畔餐厅、游艇船宴、樱花岛知味馆等10处特色餐饮;串联各类研学营地,打造多元住宿体系;优化景区内部及环湖游览动线,实现多种交通工具无缝对接;在游览上突出自然特色、文化内涵、游客需求,打造了1个第一印象区、1条精品主游线、24个景观打卡点;做优“丫丫”IP文创产品,打造花街市集;推出春季游园会、音乐嘉年华、花漾嘉年华、浪漫七夕节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实现“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


——打造“一台好戏”夜游品牌。举办《大美衡水·湖韵千年》实景演出及配套活动,大力发展以沉浸式体验为主的夜游项目,激发夜间旅游消费活力。目前,以演出舞台为核心、辐射整个景区的鸭鸭乐园已成为本地居民、外地游客共同感受烟火气的夜经济集聚区,内有入驻商户43家,文化类产业占比60%。


——升级产品业态。在水上运动、竞技垂钓、马术比赛等特色项目上下足功夫,以赛促游,培养水上运动消费新场景、营造体育旅游新爆点、打造京津冀地区独特品牌文化活动。


——做优做强研学游市场。创新模式,推进衡水湖、闾里古镇由研学基地向研学营地转型,将自然观鸟等精品研学课程作为主打产品推向京津市场;加强研学优势,动态调整梅花岛、孙敬学堂研学课程,增加大众化研学体验产品10种;吸引草木染、剪纸、骨雕、泥塑、苇编等20多名非遗匠人进景区,丰富研学产品课程。


——强化宣传营销方式。聚焦衡水湖旅游新玩法、新业态,与抖音等平台开展深度合作关系;在京津冀鲁豫等地召开推介会,采用区域代理、旅游直通车门票减免补贴、指定日期包场等激励措施,做到“线上有热度、线下有温度”。


2020年12月,衡水湖景区通过文化和旅游部景观质量评审。


2022年10月,衡水湖景区通过省文化和旅游厅初评验收。


2024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公布了新一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名单,衡水湖旅游景区名列其中。


在空间中把握时代,于身边看见活着的历史。


2024年,在衡水文旅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衡水湖景区不仅成功实现了从“4A”到“5A”华丽蜕变,还累计接待游客数量约319万人次,实现了一次小突破,打造了一场人与自然和谐互动的盛宴,向着成为京津冀鲁豫周末休闲旅游目的地迈进了一步。


追梦的5年,是衡水湖景区文旅产业蓬勃生长、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更印刻下了那些在逐梦“5A”途中的点点光辉印记。


摄影:陈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