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儿童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如何筑牢这块“基石”? 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把提升急危重症孕妇救治能力、完善孕产育生命线体系、构建缓舒美病区环境,作为破局拓新之势的重要抓手,以激发全院干部职工不断夺取高质量发展的新胜利,并为此作出了生动诠释!


按照国家卫健委《母婴安全行动提升计划 (2021-2025年) 》部署,衡水四院扎实抓好妊娠风险防范、危急重症救治、质量安全管理、妇幼专科服务能力及群众就诊分娩体验的“五个进一步提升”,持续提升服务能力。特别是针对三孩生育政策实施后高龄孕产妇增多的趋势,通过婚前医学检查、孕妇学校、互联网媒体等多种平台和方式,加强对育龄妇女科学怀孕的健康教育;针对近年来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增多的情况,重点构建产科、新生儿科、外科、重症医学科等多学科救治能力和协作机制;作为衡水市产科质控中心,衡水四院加强妊娠风险评估等适宜技术培训,矢志不渝致力于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识别高危妊娠和及时转诊的意识和能力,强力提升着我市母婴安全整体水平!


上边三张照片都是同一个人,他叫童童。一张是体重1075克,刚刚出生时躺在育儿箱中;一张是体重2380克,临出院前的状态;另一张是23斤,出生1年零3个月后扶着墙在家快乐地玩耍。


如果不是衡水四院,恐怕童童难以来到人世间。


27周,1075克早产儿平安降生


时间追溯到2021年3月27日。


衡水市第四人民医院产房外,聚集着等待的人群。虽然人们沉默不语,但每个人的内心都焦灼不安。


产房里,郑女士正在分娩。4天前的一个晚上,她因胎膜早破迅速来到之前一直产检的医院就诊,但这家医院母婴保障体系不完备,特别是没有具备应对早产儿的医疗设备与救治能力。她的家人无奈向衡水四院求救,郑女士被顺利、妥善收治进了产科。


郑女士之前育有一女,如今已经8岁。对于这次孕育,家人满怀期待,从生活起居方面一直特别留心,但意外还是发生了。


胎膜早破是指胎膜在临产前破裂,发生率约占分娩总数的6%~12%。妊娠达到及超过37周发生者称足月胎膜早破,未达到37周发生者称未足月胎膜早破。胎膜早破常导致早产、脐带脱垂、围产儿死亡,宫内及产后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郑女士的胎膜早破发生在27周,母婴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根据郑女士和家人的保胎意愿,医院立即启动多学科包括产科、新生儿科、麻醉科、超声科等会诊,制定促胎肺成熟、保护胎儿神经系统、抗感染等一系列措施。在保胎4天后,郑女士突然出现了高热,感染指标明显增高等症状,经过产科、新生儿科等多学科医生的综合评估,胎儿已经不能继续待在子宫内,即将开启他新的人生征途。


为了确保顺产以及随时应对不测,产科、新生儿科、手术室、麻醉师等医护人员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幸运的是经过顺产,郑女士生下一名男婴童童!


“眼睛紧闭,胳膊比成人的一根手指还细,身体只有一个手掌大,皮肤像纸一样薄。”新生儿科主任刘玉敏回忆说。由于体重过轻,各个脏器发育均不成熟,随后立即转入新生儿科治疗。


74天,增重1305克


通常情况下,胎龄小于37周的婴儿属于早产儿,这个仅27周的宝宝就属于极早早产儿。每一位极早早产儿的救治过程,都像是在走钢丝,不仅挑战着医护人员的技术,也考验着内心是否强大。


成功抢救不是最终目的,如何化险为夷让童童平稳生长,达到宫外追赶性生长,是他们面临的一大难题。极低或超低体重患儿胎龄小,胃肠喂养短期内很难达到生理需要量等情况,需要开放静脉通路维持输液,通过早产儿外周血管难以实现。新生儿科医护团队经过讨论研究,为该患儿进行了脐静脉置管术、PICC置管术,建立一条安全、有效、通往生命的绿色通道。通过中心静脉用药可减少药物、营养液对外周血管的刺激、避免反复多次穿刺,同时能够为抢救危急重症患儿时紧急用药提供保障。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医护人员密切观察童童的状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呼吸症状好转后尽早停用呼吸机,锻炼患儿呼吸功能;吸吮、觅食反射差,医护人员耐心喂养;皮肤薄嫩,易破损和压疮,护理人员给予鸟巢式细心护理。期间,小童童没有出现一处皮肤损伤、没有出现一次院内感染。童童爸妈也积极配合,从家中及时往医院配送母乳等。


治疗期间,童童每一个进步都倾注了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的心血,在治疗最艰难的一段时间,刘玉敏主任每天亲自和家属沟通,他们会把童童每一点点小进步都告知家属,并定时让妈妈穿上隔离衣到宝宝暖箱旁探视,增加母子感情,增强其治疗的信心。在悉心照料下,童童自行吸吮奶量逐渐增多,体重慢慢增加,很快达到全胃肠道喂养,74天时间里体重增长至2380克,增重1305克!“治疗的日子里,我们为他提心吊胆,小童童一路‘过关斩将’,竟奇迹般健康地活了下来,真是替他高兴!”


安全,得益于新生儿康复科学体系


74天后,郑女士一家终于盼来了与童童团聚出院的日子。出院后,童童后续的跟踪检查和治疗没有停滞,先后接受了多次超声检查、早产儿眼底筛查及神经行为发育评估等,而今已经与同龄的小朋友无异。


“我这个宝宝来之不易,当时已经不抱希望了,感谢医院让我的孩子健康地来到这个世界,当时已经无法用语言表达了……”每次回忆起出院时的场景,郑女士都感慨万千。


随着冀东南产妇分娩数量的不断递增,对于新生儿、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安全保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得益于院领导的战略眼光,为提高早产儿生命质量,衡水四院已经迈出了坚实、领先一步。医院在保障健康安全生育的同时,构建了新生儿早产儿救治、新生儿门诊、新生儿早教、新生儿评估体系,充分展示了在早产儿救治及新生儿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方面的多学科协作能力,以及融合管理的流畅体系,更为我市从事早产儿健康管理的医护人员提供了一个多学科协作、长周期、高质量的随访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