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诸多挑战 丰收来之不易


1486.5万吨!河北夏粮喜获丰收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从河北省农业农村厅获悉,今年,河北省夏粮喜获丰收,夏粮播种面积3407.5万亩,平均亩产436.24公斤,总产量1486.5万吨。


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农副食品安全。河北克服去年秋汛小麦晚播、农资价格上涨、新冠肺炎疫情等诸多挑战,夏粮丰收来之不易。


关键节点成功闯关,为夏粮丰收争取了主动


“三夏”时节,对石家庄市栾城区绿农植保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国强来说,“忙并快乐着”。


“虽然忙点儿,但我心里特别高兴。”刘国强说,现在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多,各级农技专家也特别给力,通过多次指导,今年小麦获得大丰收。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河北作为粮食主产省,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政治任务。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保粮食安全作为保国家安全、保经济安全、保社会安全的重要举措,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耕地保护工作,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河北贡献。


夏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实现夏粮丰收对于稳定全年粮食产量、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运行至关重要。回首过去几个月,这场夏粮丰收保卫战打得极为艰辛,面临的压力前所未有,主要原因是去年一场罕见秋汛,造成全省2548.8万亩小麦晚播,占比76.1%。


在环环相扣的小麦生产中,耽误一天就可能影响一季。去年秋天,石家庄、邢台、邯郸等地部分小麦播种期推迟10多天,有的甚至晚播超过30天,直接导致今年小麦苗情近30年来最差,夺丰收面临空前挑战。


小麦晚播,还会加大用种量、施肥量,这两项成本的增加,再加上农资本身价格上涨,对种植大户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钱。


面积是丰收的基础。为了稳定冬小麦播种面积,河北将粮食面积、产量目标任务分解到市县、落实到乡村、落实到地块,压实各级党委政府责任,出台超常规支持措施,组织各地抢抓“播种窗口期”,足额完成小麦播种任务。


有了面积,种好地还得靠农民的积极性。今年冬小麦的整个生长期,几乎各个关键农时都有利好政策,释放了积极信号,让农户吃下了“定心丸”。


为应对农资市场价格上涨形势,中央财政分两批下达河北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16.04亿元,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稳定农民收入,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


“一喷三防”是小麦生长中后期关键的防灾增产技术措施。今年4月,面对小麦主产区较为复杂的苗情长势,中央财政在时隔7年之后,恢复“一喷三防”补贴政策,安排16亿元用于小麦“一喷三防”全覆盖。


资金下达后,河北统筹中央财政4亿元、省级财政1.5亿元,对主产区小麦进行了免费统防统治和“一喷三防”,全力推动小麦“促弱转壮”。


“从秋汛开始,夏粮生产就开始了闯关之路,丰收正是共同努力的结果。”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春季田间管理、返青期精准指导、农资补贴、病虫害防控……在每个关键节点,超常超强的举措、力度空前的政策和科学有效的技术,为夏粮丰收争取了主动。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撑起粮食丰收底气


回顾今年小麦生产历程,有一场硬仗可以说是产量争夺战的关键。这就是今年小麦苗情管理上的“促弱转壮”。


往年越冬前,新生的麦苗已经绿油油盖住地面了,但去年有的地里麦苗还没长出来,捂在土里了,有的长出来也细弱得像根针,被称为“土里捂”“一根针”。据统计,当时全省出现123万亩越冬前未出苗的“土里捂”麦田。


“那时候,可是愁坏了。”一些种了多年庄稼的“老把式”忧心如焚,他们知道,没有好办法的话,后期很可能绝收。


苗情差,怎么保收成?河北启动了“科技壮苗”百日会战系列行动,动员全省1.6万名农技人员、1000多名科技专家,组成粮食生产科技专员队伍,走向小麦田间一线,面对面、手把手向农民传授小麦田间管理技术,聚焦晚播麦生产关键环节和主要技术问题,抢抓农时,挂图作战,分区域、分类别出台管理方案,精准制定技术意见,全力推动晚播小麦“促弱转壮,早发稳长”。


技术加持外,丰收的奥秘也在农田里。河北梅颂园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论洪赤说,公司将土地改造为适宜粮食种植的绿色高产农田,不仅便于大型农机耕作,还用上浅埋滴灌技术,省水省肥省工,水肥一体化能让肥料直接灌溉到麦苗根部,减少肥料挥发,促进小麦苗壮根强,增加产量。


“小麦丰收到手,玉米仍采用浅埋滴灌方式灌溉,每亩可节水60立方米。”论洪赤补充道。


“有肥无水望天哭,有水无肥一半谷”,不论是在前期晚播弱苗促弱转壮,还是灌浆期防“干热风”保夏粮丰收,水肥科学运筹对小麦增产的作用一次次凸显,通过水肥一体化技术巧施肥水,有效实现了增穗数、提粒重,成为夏粮丰收的关键密码。


扛稳粮食安全担子,就决不能在耕地问题上出现闪失。为此,河北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保护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打造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节水增粮能力显著增强。


一代更比一代强的小麦种子,也成为丰收的关键因素。


邯郸大名县石家寨村两块麦田实打实收,亩产861.35公斤;


亩产863.76公斤!河北小麦亩产历史新高在邢台市南和区阎里村诞生;


……


沿着收割线,从南到北,小麦增产捷报频传。


近年来,河北围绕小麦产业,强化新品种选育,有效促进了优质小麦品质提升和产能提高,培育出师栾02-1、藁优2018、冀麦765等一批品质性状优良、产量高、适应性强的强筋小麦品种,以及马兰1号、衡麦30等节水高产小麦品种,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为夏粮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继续抓好秋粮生产,夯实全年粮食丰收基础


炎炎夏日,在邢台市南和区金沙河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阎里村种植基地,麦收后的田野又添新绿,玉米、大豆秧苗长势良好。


在原有玉米种植基础上,金沙河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今年探索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充分利用两种作物高矮搭配、边行优势的互补效应,采取带状套种方式力争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茬豆”的目标,提升土地效率和粮食产量。


“一季双收,值得种!”金沙河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江坡说,合作社承担2.46万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单体实施全省最大。


今年,河北依托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重点在玉米主产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实现玉米大豆协同高产,助力粮油生产提质增效。


秋粮是全年粮食生产的大头。“夺取今年夏粮丰收后,千方百计抓好夏管,落实秋粮生产各项措施,夯实全年粮食丰收基础。”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精管细管玉米、大豆等秋粮作物,他们组织玉米、杂粮、薯类产业体系专家,分作物、分区域制定各个作物的田间管理技术意见,并通过现场指导、技术培训、发放明白纸、线上线下结合等方式,做好技术宣传普及工作。


玉米、大豆坚持“种子落地、管字上马”,加强肥水管理,促进苗齐苗壮,搭好丰收架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通过指导种植主体选好选对除草剂、配备专用施药机械,因地因苗合理科学用肥,促进两种作物健壮生长。


夏季是秋粮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关键期,也是农业气象灾害和病虫害多发重发期。据预测,今年气候形势不容乐观,汛期降水总体偏多,出现区域性洪涝灾害、山洪地质灾害风险较高,玉米螟等病虫害可能偏重发生。


为此,省农业农村厅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加强与气象、应急、水利等部门沟通会商,做好灾前预防和灾后恢复应对准备,有效防范高温、干旱、暴雨、早霜等气象灾害。对易发重大病虫害,加强监测预警,备足农药物资,大力推进统防统治、联防联控、应急防治,努力实现“虫口夺粮”“龙口夺粮”。

来源:河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