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每到傍晚,冀州区门庄乡王海庄村委会的大院里便会传出抑扬错落、婉转动人的京剧唱腔,演唱者正是被村里人称为乡村“京剧名家”的张淑庚。


张淑庚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末,她从小爱唱京剧,梦想着有朝一日能登上舞台一展才华。年轻时,张淑庚和丈夫每日都要为生计奔波,对于自己的这一爱好有心无力。随着时代的变迁,耕种收管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从繁重的农业劳动中脱离出来的张淑庚,首先想到的是拾起过去的爱好,实现自己的梦想。


除了跟着手机学唱京剧,张淑庚还经常向张忠谦、付延奇、王永敬等当地的京剧票友讨教。刚开始张淑庚不敢走出去唱,怕跑调,怕跟不上弦。在同乡和老师们的鼓励下,她壮着胆子走进人群中献唱。有人给她指出了拖腔带调、尖团字唱不准的毛病。她虚心接受,回家暗下功夫,刻苦练习。练声时怕扰民,她关上门窗,吊上棉帘子,有时甚至钻进立柜里。由于有着王海庄的乡土发音,张淑庚在学唱京剧的同时,还加强普通话练习。为了练气练嗓子,张淑庚学过小猫叫、数过枣、数过葫芦……一段时间过后,她的普通话读音准了,字也正了,发声用气都有讲究了。又经过延伸练习,京剧唱段中的尖团字、上口字,她也做到了运用自如,并且没了从前的生涩和拿捏。张淑庚渐渐有了底气,开始主动登台表演,应邀演出的机会多了起来,在周边乡镇和市区的京剧票友中也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如今,张淑庚已经学会了《趁月光》《钓金龟》《大雁》《玉皇后》《八珍汤》等十多个京剧名段和现代京剧《沙家浜》的选段,经常应邀到周边乡镇演出,并多次参加冀州区的京剧票友演出和重要节日演出。张淑庚说:“感谢党的好政策,让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我也得以重拾爱好,实现梦想。有了京剧艺术的陪伴,我的生活充满了韵味和新的希望。”


通讯员 吕乃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