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武邑县赵桥镇宋蒙村村民将村北抗战殉国无名烈士墓修葺一新并立碑纪念。
墓地埋葬的是在此地牺牲的武邑县游击大队的四位无人认领的烈士遗体。前不久,武邑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欲将四位无名烈士遗骨迁至县烈士陵园。宋蒙村村民听说后请求留下烈士遗骨,表示要自行捐款修建墓园。村里党员、退役军人带头,村民们踊跃捐款,共计筹集17700元。在村“两委”的组织下,村民义务出工,拉土将原墓垫高加大并用混凝土罩面,用青砖围起占地1.6亩的墓园。在墓园,硬化路面,种植了柏树。4月1日,武邑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滕群义、副局长岳海华、赵桥镇镇长李晓艳等,与宋蒙村“两委”班子、部分村民一起安放了烈士纪念碑和烈士墓简介碑。大家怀着崇敬的心情,深切缅怀烈士,向烈士墓默哀鞠躬。宋蒙村党支部书记吴文智表示,一定要把烈士墓守护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把优良村风发扬好,把新农村建设好,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告慰革命烈士英灵。村民们的义举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反响。
参加这场战斗的老游击队员王子明是宋蒙村人。他的儿子王兰柱和了解情况的当地老人叙述了烈士们牺牲的经过。在1942年5月中旬的一天,武邑县游击大队四区游击队队长贾万林和副排长王子明带领三四十人去韩庄镇大赵村指导村民挖地道。当晚,他们分散在老乡家里帮助挖地道。下半夜,一个战士提着马灯往院子里背土。他无意间发觉土墙墙头上有几个亮点,斜着眼一扫,确定是日本鬼子的钢盔。他赶紧回屋里告诉了贾万林。大家马上拿枪准备战斗。王子明向敌人投出一枚手榴弹。随即,他们冲出房门。鬼子藏在院墙底下,不知道被发现,被突然而来手榴弹炸蒙了。队员们随即又扔出两颗手榴弹,借着硝烟冲出院子。这时,在其他家的队员也来支援,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响成一片。队员们借着月色,仗着路熟,边打边往村外撤。他们撤到村南进入到交通沟里时,天就快亮了。交通沟虽然纵横交错,但都不深,必须在里面弯着腰跑,才能避开子弹。敌人穷追不舍,不时用机枪扫射。游击队继续边打边往南撤,打死了十几个敌人,也牺牲了一些队员。他们撤到宋蒙村附近,敌人越来越多。赵桥炮楼、范村炮楼、吕池炮楼等处的日伪军从四面八方赶来围剿,有跑着来的,还有骑摩托、骑大洋马,到处都是敌人。战斗越来越激烈,游击队的人员、武器、弹药都严重处于劣势。接近中午时,队员们撤到宋蒙村村北,大部分都牺牲了。王子明被子弹打中右腿,子弹夹在骨头里,动不了。他流血过多,渴得难受就抓把麦苗放嘴里嚼嚼。这时,一个鬼子骑着大洋马在他身上跳来跳去,叽哩哇啦地狞笑着朝他腿间和胳膊间打枪,子弹打起来的土溅了他一身。突然从远处打来一枪,虽然没打中这个鬼子,可是把他的马打了一个趔趄。这是贾万林为救王子明开的枪。这个鬼子随即催马追了过去,边追边开枪打。贾万林拼命奔跑,最后趴在死人堆里,往脸上身上抹血装死,才躲过追杀,但从此患上了严重的哮喘病。中午时分,战场没了声音,王子明被亲友救回村里,养了两三个月,就回队了。后来,他所在游击队改编成八路军十一团。在解放衡水的时候,王子明还随队参加了战斗。这次战斗,大部分队员的遗体被亲友认领回家安葬了,有四位战士的遗体因无人认领被当地群众安葬在战场上,成为无名烈士墓。王子明从部队回到家乡后,便义务守护这座无名烈士墓,一守就是五十余年,直至年老病逝。
据《武邑县烈士英名录》记载,参加此次战斗的还有韩庄镇李泊庄李大水、王泊庄张立水、东李相城李永森、宋家村宋连长和张占奎。
摄影:杜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