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京杭大运河,半部沿岸发展史。站在景县安陵镇华家口村的“华家口夯土险工”旁,看着整齐的夯土面,眼前浮现起了一群船工齐声喊着号子吃力地拉纤的情形。尽管现在没有了拉纤的营生,但这个世界文化遗产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已经成为景县村落风貌与地域文化展示的窗口。
华家口夯土险工位于京杭大运河景县段安陵镇华家口村东,俗称华家口夯土坝,原建于清宣统3年(1911年),是时任知县王为仁主持修建的,沿用至今已有109年。该险工全长255米,呈梯形,南北走向,顶宽13米,全段高程5.8米至6.7米不等。堤内坡采用黄土、白灰加糯米浆夯筑成坝墙,坝墙每步宽1.8米,厚18厘米,分步夯筑,底部采用坝基抗滑木桩施工工艺,外坡与顶部为素土夯实而成。因此,这座大坝也被称为“糯米大坝”。
2009年,景县华家口夯土险工被列入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3年9月18日,华家口夯土坝申遗点顺利通过国际专家组现场考察评估。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46项世界文化遗产。随着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华家口夯土坝作为河北省仅有的两个夯筑坝之一入选的申遗文化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许多旅游爱好者慕名前来参观游玩。
近年来,景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和关于充分挖掘大运河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大运河文化带的重大决策部署,以大运河沿线遗存为基础,经深入挖掘夯土工艺的历史起源、发展脉络、工艺特点、文化传承,建设了运河文化展馆。
同时,该县还把夯土险工与附近的封氏墓群、安陵玫瑰产业园等文化景点串到一起,实现历史文化保护与乡村旅游开发的双赢,使人们充分了解运河沿线具有突出地域人文特征和时代特色的水运文化、治水文化、抗灾文化等。
以华家口夯土险工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景点已经成为“运河人家”乡村旅游的品牌,也成为京杭大运河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摄影:陈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