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相信那个写出《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的俄国作家,竟然在70岁上还不住手,于是,一部巨著《复活》诞生。读完《复活》这部古稀之作,竟有种被中医针炙的错觉,众穴位一针见血,针针留痕,痛过后,却留下暖暖的感动。


故事并不复杂,女主人公玛斯洛娃被涅赫留多夫公爵诱奸后沦为妓女,十二年后无辜陷入一桩杀人案被审判时,与作为陪审员的旧日情人涅赫留多夫在法庭重逢。她没认出他来,他却受到良心煎熬,最终作出解救她并陪她服苦役与她结婚的决定。过程中,他见识了那些和他同一阶层的利已主义者形形色色的嘴脸,简直厚颜无耻,贼喊捉贼。后来她在被押往西伯利亚的路上爱上了政治犯西蒙松,从而使涅赫留多夫得到自由解脱。不过,她依然爱他,只是担心毁掉他的一生,告别时那声代替“再见了”的“对不起”,饱含了苦命姑娘无限深情,见证了女主人公迟来的复活。


这本书的封面上写着这样一句话:“如果爱一个人,那就爱整个的他,实事求是照他本来的面目去爱他,而不是脱离实际希望他这样那样的。”玛斯洛娃改变不了她是涅赫留多夫姑妈家养女兼婢女的身份,她只是个任人摆布的下人,曾经读大三的涅赫留多夫也是真心爱过她的,但三年后他只剩了兽性,想尽一切办法占有姑娘后扔下一百块钱一走了之。姑娘怀了孕,被轰出家门,走投无路堕入风尘。


不管怎样,两颗堕落的灵魂,终于逆行找光,在一大片黑暗淤泥中奋力挣扎,这足以让我们看到希望,充满祝福。


毕竟那时候掌管这个世界的群体太丑陋了。那些检查官、监狱长、押解兵、陪审员……“在必要时他可以同意一切,也可以反对一切……”“他自己在灵魂深处是没有任何信仰的,并且觉得处于这样的精神状态很舒服很愉快。但他却害怕人民也同他一样……”“不过,即使说点儿蠢话,由于他身居高位,人家也会把这些蠢话当成聪明的警句……”看看,这就是自以为高人一等的官僚们的思维和做派,在贫富极度悬殊的社会里,一切法则都围绕富人制定,因为一切法则都是富人制定的,他们可以像玩游戏一样随意践踏法律。


与这些地主老爷相对应的,是农夫们的穷凶极恶。涅赫留多夫意识到保留自己从母亲那里继承来的大面积土地是有罪的,应以低价格租给农民种,让穷人不再饿肚子。激动地召开会议时,狡猾的农民却不买账,各种打价还价,猜想他是个阴谋家,后来又觉得他是傻瓜,最后以低于当地租金30%的价格谈妥。“他看到,尽管农民中间有些人对他说些感激的话,但是他们并不满足,而是希望得到更多一些。结果是,他自己的损失很大,却没有满足农民的期望。”什么是农民的期望呢?说到底是欲望。欲壑难填!人性的恶就在这里,得寸进尺,贪得无厌。最难复活的大概就是这群人了。


涅赫留多夫为了年轻时一个不可饶恕的错误,几乎求遍了所有令他无比讨厌的家伙,因此,他“内心感到了人格分裂和疑虑”。人一生中,谁没求过瞧不起的人呢?那是一种混合着羞耻和恨的感觉吧,因为坐在那个位子上的人,多是不配拥有那么高权力的。


在这样一个扭曲的环境中,穷人是孤独的,有钱人也是孤独的。我数了数,至少八处某人说着说着话被打断了,或者官僚们没话找话发言。


我再次将亲热的目光锁定涅赫留多夫。“涅赫留多夫一时找不出恰当的话来表达,对自己很生气,‘这动机就是,我犯了罪,而受惩罚的却是她。’”但是她愚蠢的姐姐给出的答案是,“既然她受了惩罚,那么,她大概也就有罪”。玛斯洛娃何其幸遇到了世人皆浊我独清的涅赫留多夫,又何其不幸遇到了年少轻狂为所欲为的涅赫留多夫,穷人有的选吗?只能归结于命。


托尔斯泰的伟大就在于,他为苦难代言,为平民争辩,为公正而拍案,为灵魂而歌。他引用《马太福音》第七章第三节:“为什么看见你兄弟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他就是以这样的反思精神在着笔,文章中有一句话足以论证作家的不易,“须知,我们也像一位作家说的那样:‘我们把一块肉留在墨水瓶里了。’”是的,七十岁的老托尔斯泰定是将自己的血肉都融入进了字里行间,所以读者会感受到疼痛,感受到温度,感受到一个敢于挑战和抛弃地主贵族阶层者的勇敢,感受到一位被罗曼▪罗兰赞叹“这束目光在每个灵魂中看到神的存在”的作家的伟大。


这本来自十九世纪的《复活》令我久久不能平静,故以自己粗浅的认知形成此篇笔记。当当上动不动半价,望大家大开买戒,博览名著,在文字里重塑自我。


作者:魏东侠  编辑:李耀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