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共享智造”赋能为突破,2024年,全省107个重点特色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3.6万亿元、增长9.3%;实施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管理机制,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1.96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014家……“十四五”以来,河北省持续优化创新生态,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助力中小企业发展腾飞,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位于河北临西轴承工业园区的中国•临西“国际轴之城”


在邢台临西轴承产业园的中塞(国际)轴承产业共享实验室内,一批来自河北兴马轴承科技有限公司的深沟球轴承、外球面带座轴承正在接受“全面体检”。硬度、表面粗糙度、成套轴承尺寸精度……经过一系列细致检测工序,这里开出的合格报告,成为企业产品打进高端市场的“通行证”。


公司总经理马宗良告诉记者,以前做轴承产品检测,他们都要跑去山东或河南。一来一回耗时好几天,时间成本、检测费用都很高。现在家门口就可以做到权威的轴承检测,报告基本上立等可取,检测成本降低70%以上。



中国•临西“国际轴之城”共享实验室


在临西,这样的共享案例比比皆是。针对中小企业原材料采购成本高的痛点,临西县创新推出集中采购模式。2024年3月,临轴集团与河钢集团合资成立铁铁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打造专业化线上采购平台,帮助本地企业集中采购轴承钢原料。


“通过‘铁铁供应链’平台,我们采购石钢优质轴承钢,每吨便宜20多元,每年可节约成本约20万元。”邢台军华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任雪云给记者算了一笔“盈利”账,成本优势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如今企业已与6家高端轴承生产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铁铁供应链”交易平台


据了解,临西县通过培育共享生态降本增效,打造区域品牌提升整体竞争力,走出了一条产业升级新路径。2024年,临西轴承产业集群营收超271亿元,同比增长14.96%。


临西轴承产业的成功实践,是河北省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缩影。河北集中力量打造107个省级重点特色产业集群,以“共享智造”赋能为突破,截至目前推动90个集群建成共享工厂166家,共享设备1万多台(套),带动1.3万多家企业参与,打造临西轴承、永年紧固件、清河羊绒、唐山机器人等一批共享标杆,生产质效实现有效提升。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级领导干部、新闻发言人宋向党表示,河北将继续以共享智造为切入点,推动产业集群从“规模优势”向“价值制胜”转变。宋向党说,河北将指导已实现共享的集群进一步探索细分共享场景,加快向制造能力、服务能力、创新能力融合共享跃升;对还未实现共享的集群,组织其赴共享标杆集群交流学习,因地制宜开展共享智造;推动集群建设一批面向行业、区域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有条件的集群建设产业大脑,实现研发、制造和服务资源柔性匹配、动态共享;充分发挥科技特派团、公共技术平台等作用,构建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鼓励金融机构深耕集群,开发差异化金融产品。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级领导干部、新闻发言人宋向党


河北产业集群的协同生态,为中小企业专注创新、迈向高端创造了条件,省级重点特色产业集群中累计培育的589家“领跑者”企业,带动3200多家集群企业协同发展。2024年,全省107个重点特色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3.6万亿元、增长9.3%。河北特色产业集群工作入选国务院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正面典型。而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的涌现,进一步提升了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与韧性。


“这是我们用十年时间潜心攻克的高端锂电隔膜,厚度仅4微米,却具有出色的强度和安全性。”走进河北金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公司总裁徐锋手持一片厚度仅有头发丝直径十分之一的银色薄膜向记者展示。


他感慨道,2015年企业还只能生产基础隔膜产品。如今通过持续技术攻关,已成功研发出4微米超薄高强度隔膜,技术达到全球领先水平,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的关键一环。



河北金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锂电隔膜生产线


从一家普通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到如今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金力新能源的跨越式发展,正是河北省精心构建的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成效的生动缩影。


那么,什么是梯度培育体系? 它本质上是一条清晰的企业成长路径和一套精准的扶持机制。这个体系根据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与需求,构建了“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的递进式成长阶梯,并匹配以全链条、多维度的资源与服务,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一步步向上攀登,实现质的飞跃。“在专精特新培育体系中,我们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帮助,通过科技特派团的驻点指导,我们突破了涂覆工艺的技术瓶颈;政府组织的产融对接活动,为企业提供了5000万元的专项支持,加速了研发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徐锋对此感受颇深。



河北金力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正在对产品进行扫描电镜


在河北,像金力新能源这样通过梯度培育实现跨越发展的企业并非个例。“十四五”期间,河北先后出台《河北省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河北省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若干措施》等若干政策文件,通过建立“产融协同直通车”机制,构建“工业医院”“工业诊所”“工业大夫”三级诊疗体系,开展“百场万家”暖企行动等措施,不断完善专精特新发展壮大机制,努力健全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全省中小企业发展质效不断提升。截至去年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为5%。


“截至目前,评价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96万家,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014家,争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56家。2024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资产总额同比增长4.49%,七成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平稳增长;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户均研发强度达5.65%;户均拥有Ⅰ类知识产权17件。”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级领导干部、新闻发言人宋向党表示,下一步河北将聚焦政策活企、环境优企、服务助企,着力在推动企业创新上下功夫,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不断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河北省中小企业“百场万家”公益服务活动(唐山)启动仪式


从创新一线的技术突破,到产业集群的能级提升,河北中小企业正以“拼”的姿态、“新”的面貌,迈出坚实步伐。一项项扎实的数据,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共同勾勒出河北产业从“制造”到“智造”的生动图景,河北用一份扎实的“十四五”成绩单,彰显了高质量发展的成色。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