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儒学史研讨会暨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2025学术年会开幕式现场。  齐红雨 摄


11月21日至23日,第五届儒学史研讨会暨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2025学术年会在衡水市故城县董学村董子学园举办。


此次会议由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衡水学院、河北省董仲舒与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办,来自全国各高校、科研机构及文化团体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共话儒学传承与创新。


董学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分支,深入研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其“大一统”思想对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意义,“天人合一”理念对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启示,“德主刑辅”思想对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借鉴价值,都需要深入挖掘、系统阐释。


第五届儒学史研讨会暨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2025学术年会上,与会学者进行分组学术研讨。    齐红雨 摄


本次会议上中央民族大学王文东教授、河北师范大学秦进才教授、河北省儒学会张延国研究员等进行了主旨演讲,主题涵盖《董仲舒籍贯新探概要》《冯友兰论董仲舒暨董子思想的历史定位》《司法原情:春秋决狱的总原则》等,集中呈现了儒学与董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学者们就“天人感应”“大一统”“德主刑辅”等董学核心命题,以及《春秋繁露》文本、汉代经学传承、董子思想的现代转化等议题深入交流。研讨会共收录论文85篇,体现出扎实的文献功底与强烈的现实关怀。


衡水学院作为董仲舒故里的唯一本科院校,广泛整合资源,形成了一支高层次的董学研究与传播队伍。通过深入挖掘董学的时代价值,彰显董子文化育人成效,推动董子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故城县董学村作为儒学史学术研讨会这一品牌活动的承办地,依托深厚的董子文化底蕴,积极打造集学术交流、文化体验、研学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平台有力推动了董子文化的传承弘扬与地方文旅的深度融合。   


通讯员:李洪儒 曹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