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打卡素有“直隶第一街”之称的保定市西大街,那叫一个热闹!


不到上午十点,街区已经人流如织、人声鼎沸。青砖黛瓦的明清民国建筑群间,很多是为一口新奇滋味、一份独特体验专程而来的年轻面孔。



保定市西大街。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姚杰 摄


西大街是目前国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具有明清、民国时期建筑风格的商业文化街。在这条老街区里藏着不少潮流新花样。


“驴火”的七十二变


循着社交平台上的热门攻略,记者的探访从一杯“驴火咖啡”开始。


在翡冷翠咖啡店内,传统盖碗盛着拿铁咖啡,与浸泡其中的酥脆驴肉火烧奇妙邂逅。这种大胆的混搭,正以其打破常规的创意,成为年轻人争相打卡的网红美食。



网红驴火咖啡。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姚杰 摄


“我们反复试验了一年多,才找到风味平衡的最佳组合。”咖啡店主理人张帅雅边介绍,边向我们展示手机里记录的研发过程照片。


“没想到‘驴火’也能这么潮!这个组合很有保定味儿,味道很有记忆点。”趁着周末闲暇,来自北京的游客宋女士特意带着家人打卡驴火咖啡。


这杯跨界饮品的走红,不仅是一次味觉的突破,更折射出当代消费者对传统小吃创新升级的深度认同。


新奇远不止于“驴火”和咖啡的混搭。街口的老字号“驴肉曹”店内,老师傅在炉前专注烤着火烧,卤制的驴肉色泽鲜亮,购买的队伍排到了店外,印证着传统风味魅力不减。


造型讨巧的“小驴火烧”已成为年轻人的打卡新宠。河北驴肉曹餐饮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瞿智聪说,“为了迎合年轻消费群体,我们必须在传承中不断创新。”



小驴形状的驴肉火烧。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姚杰 摄


在西大街上,驴肉蛋挞、驴奶冰激凌、驴肉奶茶、驴肉月饼……一系列舌尖上的潮流新花样次第呈现,让“驴火”这一IP的边界不断拓展,老味道在这里被重新定义。


“美食+”融出消费新场景


如何让游客从“吃过”扩展为“玩过”并“记住”?保定给出的答案是“美食+”的深度融合。


在“瞻岳文创”小店,答案变得具体可感。萌趣的驴火冰箱贴、解压捏捏乐、可“切割”的“驴火”毛绒玩偶,让游客能将“保定记忆”轻松打包。店员现场演示将毛茸茸的“驴肉”夹进“火烧”的互动过程,每次都引来阵阵欢笑与围观。



文创店内,驴肉火烧样式的毛绒玩具。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姚杰 摄



“我们的产品均为原创设计,大部分自主生产,希望打造独属保定的旅行记忆。”主理人张倩介绍道。美食的吸引力,正通过文创产品,从味觉渗透至触觉与视觉,转化为可带走、可分享的文化体验。


消费场景的创新不止于街头。今年夏天,“驴火DELIGHT电子音乐节”让古城与电音激情碰撞,短短4天吸引超213万人次线上线下参与,直接带动周边消费突破6000万元。


一盘“驴火”背后的文旅大棋


保定文旅的升温,并非偶然。 


2025年清明、五一、端午、国庆期间,保定均位列全国跨市深度游客量Top30城市,“好吃好看好玩的保定”形象日益深入人心。


保定文旅出圈的背后,是消费场景创新与服务体系的支撑。



保定市西大街人流如织。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姚杰 摄


河北省推出的旅游包车高速免费政策,截至今年7月底已惠及车辆超264万辆次,直接拉动文旅消费超500亿元。京津冀景区联票、“轻松游河北”行李寄递、“畅游河北安心险”等一系列举措,共同构筑了“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的便捷与舒适体验。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不仅是一句出圈的宣传口号,承载它的是河北深厚的文化力量和文旅服务保障。”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评价道。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河北接待游客人次与旅游总花费均实现超过11%的同比增长。


从街头小吃到跨界美食、IP文创,再到驱动城市文旅消费的强劲引擎,保定“驴火”的创新之路,正是“十四五”期间消费场景创新与文旅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来源:长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