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衡水市桃城区邓庄镇邓庄村的广袤农田里,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放眼望去,翠绿的菜叶层层舒展,托起一颗颗洁白饱满的菜花,一旁的西兰花则裹着紧实鲜绿的花球。白绿色的花球缀满田间,村民们穿梭其间收割、装车,欢声笑语中,一车车新鲜蔬菜运往大棚分拣,为冬日沃野绘就出喜人的丰收图景。




“今年是头一年规模化种植,一共25亩,其中一半是菜花,一半是西兰花。没想到长势这么喜人,收益更是超出预期!”种植户刘孝国望着田间丰收的景象,难掩喜悦之情。


由于近期气温骤降,为避免蔬菜受冻变质,村民们抢抓农时,全员上阵抢收。“我们每天早上七点半就下地,趁着白天温度高赶紧收割,运回大棚后立刻分拣打包,再用棉被覆盖保温保鲜,确保上市时口感脆嫩。”村民李丽一边麻利地采收,一边说道。露天生长的菜花和西兰花,因光照充足、生长周期完整,果实个头饱满、色泽鲜亮,兼具绿色健康特质,深受市场青睐。



丰收的背后,离不开专业的技术支撑。刘孝国接触蔬菜种植已有二十多年的时间,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经验,从育苗、移栽到病虫害防治都有一套实用的办法。“我们7月初便着手播种育苗,8月上旬开始移栽。今年虽雨水偏多,部分地块出现积水,但及时开沟排涝、补施叶面肥,有效缓解了不利影响,最终实现了双‘花’丰产!”


为拓宽销路,村里与周边市场的批发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田间直达市场”的直销模式。这种模式既减少了中间环节,保证了蔬菜新鲜度,又让种植户能拿到更可观的收购价。“每天晚上十二点,我们把装好的菜拉到东明市场,菜花每斤能卖一块多,西兰花能卖到3块多,根本不愁销路。”刘孝国笑着算起增收账,“菜花每亩收入可达四五千元,西兰花因品质优良、市场需求旺盛,亩均收益更是高达六七千元。”


双“花”丰收的喜悦,不仅甜了种植户,更暖了周边村民的心。特色种植产业的发展,为本村及周边村庄的老百姓提供了灵活的就业岗位。“在家门口就能干活,不用跑远路,还能照顾家里,每天都有稳定收入,挺好的!”来自北苏闸村的务工村民李秀巧脸上满是欣慰。


如今,邓庄村的这25亩土地不仅是冬日里的丰收产地,更是村民眼中的“希望田”。“今后,我们打算优化品种结构,引进更多抗逆性强、产量高的优质品种,并扩大种植规模,分享种植技术,带动更多村民参与进来,让这片菜田结出更多‘致富果’,让特色种植成为乡村振兴的坚实支撑!”刘孝国望着满田的丰收景象,眼中满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