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从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工作人员在冬季鸟类监测工作中,接到影友提供的影像资料,意外捕捉到一幕罕见生态景观:近百只小天鹅在湖面嬉戏游弋,近万只豆雁振翅翱翔,千余只鸭类集群形成的“鸟浪”在天际间翻飞涌动,三种景观同框呈现,构成一幅灵动鲜活的湿地生态画卷。




这一珍贵画面的拍摄者王先生回忆了当时的场景。他表示,周末专程前往衡水湖拍摄鸟类活动与自然风光,11月23日10时至17时许,在聚焦雁群拍摄的过程中,意外发现周边有一大群小天鹅,远处还浮现出翻飞的“鸟浪”。“当时特别兴奋,赶紧用镜头记录下这一幕。三种鸟类集中出现,既惊喜又壮观,看着衡水湖生态越来越好,能吸引这么多珍贵鸟类,我打心底里高兴和自豪。”





“这三种候鸟习性差异明显,通常活跃于不同时段或区域,如此大规模同框十分罕见。”衡水滨湖新区资源保护局副局长张余广结合影像资料介绍说,画面中湖面澄澈如镜,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天鹅身着洁白羽衣,或低头啄食水草,或舒展翅膀拍打水面,泛起层层涟漪;不远处的滩涂边,近万只豆雁集群整装待发,灰褐色的身躯搭配标志性的橘黄色嘴斑,振翅时双翼拍打有力,队列时而呈“人”字形,时而变为“一”字形,鸣声高亢悠远。


张余广进一步解释,小天鹅通常在10月末陆续抵达衡水湖,偏好在浅水区活动。豆雁则多在10月中下旬大批迁来,常集群栖息于开阔水域与农田周边,二者栖息区域虽有重叠,但大规模同框并不常见。而影像中另一奇观“鸟浪”,则是远处芦苇荡中飞出的千余只花脸鸭,瞬间形成绵延数百米的“鸟浪”,盘旋起落间遮蔽部分天光,与冬日湖光相映成趣。“鸟浪”奇观多在候鸟种群集中起落时出现,此次三种景观叠加,从侧面印证了衡水湖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


衡水湖是华北平原保持完整湿地生态系统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上的“重要驿站”,享有“东亚蓝宝石”“京津冀最美湿地”等美誉。截至目前,这里观测记录到的鸟类已达336种,每年有60余种鸟类在此越冬,数量最高时逾10万只。


文字 张凯

摄影 王铁良 张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