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擘画了宏伟蓝图,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指明了清晰方向。近日,在衡水饶阳的一处蔬菜大棚内,暖阳透过塑料薄膜洒下,一株株番茄苗生机勃勃。“新农人”宋长江正俯身其中,耐心细致地为种植户做着番茄种植方面的技术指导。他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全会精神,努力激活乡村发展的“新动能”,解锁乡村振兴的密码。

饶阳曾是传统农业大县,村民多靠种植传统粮食作物为生,收入微薄。宋长江从小目睹农民生活的艰辛,心中一直渴望改变现状。上世纪80年代末,听闻邻村有人靠大棚种植致富,他心中燃起希望之火:“别人能行,咱们为啥不行?党的政策这么好,正是大干一场的时候!”尽管当时资金、技术双缺,但他毅然筹措几千元,在南北岩村建起全村首个大棚,开启设施蔬菜种植之路。
然而,现实给了他沉重一击。大棚里的黄瓜苗突然大面积枯萎,宋长江心急如焚,四处求医问药却毫无头绪。“那几天我吃不下睡不好,看着辛苦种下的苗枯萎,心里别提多难受了。”最终,在一本农技书上,他找到了病因——土壤病菌作祟。这次经历让他深刻认识到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此后,宋长江白天在大棚忙碌,晚上便捧着农技书籍和报纸研读,如饥似渴地学习棚室种植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后,他成为种田“好把式”。他培育的吉诺比利西红柿亩产超2万斤,产量与品质兼优,在市场上供不应求。2019年,在饶阳县蔬菜种植比赛中,他种出的甜瓜和西红柿脱颖而出,分别荣获“高品质甜瓜大王”“高品质蔬菜优秀奖”。
“只要肯努力、肯钻研,在农业领域也能干出一番成绩。”宋长江自豪地说。如今,他的大棚从1个发展到10余个,种植品类扩展到10余种,成了村里的样板棚,吸引众多人前来学习。
自己富了不算富,宋长江始终想着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2019年,他成立红响种植家庭农场,探索合作经营模式。在他的带动下,南北岩村20多户农户尝试大棚种植。“我一个人力量有限,大家参与进来,产业才能做大做强,才能让乡亲们的日子都越过越红火。”他诚恳地说。
作为“新农人”,宋长江深知农技推广的重要性。2019年3月,他被聘为饶阳县首批农技推广服务人员。为弥补知识不足,他考入保定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作物生产知识,同时为周边农户技术服务。“做农业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才能做好。全会鼓励我们提升自身能力,更好地服务乡村发展,我得多学点,带着大家一起进步。”他常对种植户说。
如今,他不仅深入田间“传经送宝”,还化身在线“辅导老师”,用新媒体传播科学种植技术。他还与科研院所合作,筛选出10余个果蔬新品种。
“农技推广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让更多人掌握技术,农业才能发展壮大。我会继续做理念、技术、思想都新的‘新农人’,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宋长江笑着说。
广告
广告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