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尝尝这刚摘的番茄,沙甜多汁,这可是‘吃海鲜’长大的宝贝!”11月12日,在深州市乔屯乡西崔氏村的舜成生态幸福庄园的果蔬大棚里,68岁的负责人黄素云捧着红彤彤的番茄,脸上满是自豪。
这位退休后并未止步的“领头雁”,与农业的缘分早已结下。2015年,黄素云牵头成立农业合作社,还与现代牧业达成订单合作筑牢销路。一群平均年龄五六十岁的退休老人被她的热忱打动,追随她深耕生态农业,积累了丰富经验。2019年,怀着“让乡亲们吃上放心菜”的初心,她带领这群“老伙计”以合作社为基础组建专业团队,创办舜成生态幸福庄园,最终在780亩土地上开辟出一片生态农业的新天地。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把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如灯塔般为黄素云指引方向,更让她干事的决心愈发坚定。
“政策就是指南针,更是我们银发团队的底气。”在田间地头,望着长势喜人的果蔬,黄素云初心未改,清晰的政策导向让她前行的脚步更稳,“退休不是终点,是带着经验换个战场,政策指哪我们就往哪冲,准没错儿。”
生态农业的根基,藏在每一寸土壤里。舜成庄园从诞生起就锚定“棚室种植+土壤改良+观光体验”的多元路径,将“科技兴农、生态优先”刻进发展基因。“种地先养地,地肥果才甜。”这是黄素云常挂在嘴边的话。她带领团队反复试验,最终敲定以深海野生马尾藻为核心,搭配龟甲、蟹壳、海鱼全鱼等天然原料制成专属海藻肥,这些带着海洋气息的“营养餐”,富含海鲜特有的稀有元素,通过“清毒素、调酸碱、补养分、养地力”的科学步骤,让土地焕发生机。
土壤的“后勤保障”跟上了,田间的“智慧防线”也同步筑牢。如今的大棚里,雄蜂在藤蔓间穿梭授粉,效率比人工高出不少;“以虫治虫”技术全面推广,专门引入丽蚜小蜂防治温室白粉虱,利用其寄生特性精准清除害虫,从源头杜绝了农药的使用;水肥一体机精准配比海藻肥,自动放风机随温湿度启停,曾经“看天吃饭”的老经验,彻底被科技“新农具”改写。黄素云轻抚果实笑道:“你看这番茄多周正,生态保住了,产量也稳了,这条路走对了!”


优质的产品很快赢得市场青睐,庄园与市内各大超市、北京藻娃果蔬荟、百果园、京东生鲜等平台,建立稳定合作,产品销往全国,荣誉也接踵而至,第八届京津冀蔬菜产业发展大会上斩获“番茄大王”称号;在2024年“京津冀鲜食番茄&黄瓜擂台赛”中,华南旱黄瓜型产品荣获“擂主奖”;公司荣获“河北省著名品牌”殊荣。
“这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黄素云谦逊地说,“我们要传承舜帝农耕文化,把健康送到千家万户。”
庄园的蓬勃发展,更成了西崔氏村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村集体以“党建引领、村企共建”模式与庄园深度合作,共建共享果蔬大棚,让闲置资源变资产。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质量’。当初见黄总带领银发团队用科技搞生态种植,我就知道这是乡村振兴的好路子。”西崔氏村党支部书记张华勇感慨道:“党建引领不是空话,就是要引好项目、盘活资源。庄园带来了技术和经验,不仅让村里土地‘活’了,周边村也跟着受益。未来我们要深化合作,把生态农业做成特色产业,让乡村更有活力、让村民更有盼头!”
如今的舜成庄园,春有草莓、夏有西瓜、秋挂硕果、冬蕴绿意。黄素云望着生机勃勃的园区,眼神坚定:“只要乡亲们吃得放心、过得舒心,我们就会一直干下去,让生态农业结出更多幸福果!”
王亚楠 李云龙
广告
广告
广告